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工程考博考试以金融理论与量化方法为核心,注重考察考生对随机过程、衍生品定价、风险管理及量化投资策略的掌握程度。近年来考试趋势显示,约60%的真题涉及随机微积分在金融模型中的应用,30%聚焦于机器学习与金融工程的交叉领域,剩余部分考察实证金融与编程能力。
高频考点中,Black-Scholes-Merton模型变体成为连续考题,2022年曾要求考生推导带有跳跃项的Heston模型定价公式,并比较其与标准模型的波动率敏感性差异。在风险管理模块,压力测试与极值理论(EVT)连续三年被纳入计算题,2023年真题要求基于GARCH模型构建波动率曲面并计算希腊字母Delta和Gamma的蒙特卡洛模拟值。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新增的机器学习章节,以随机森林算法预测股票收益分位数的效果评估成为当年难点。
题型结构呈现明显分层:基础题(30分)侧重微积分与概率论,中档题(40分)要求构建复合模型,压轴题(30分)多为半开放研究设计。以2022年真题为例,第三大题要求设计一个融合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汇率对冲方案,需同时考虑智能合约的执行风险与套利机会检测算法。这类题目不仅考察专业知识,更强调跨学科整合能力。
备考策略建议采用"三阶段递进法":第一阶段(1-3个月)完成《随机微积分导论》《金融衍生品定价》等教材精读,重点突破伊藤引理的证明技巧与变分法应用;第二阶段(4-6个月)通过Python实现经典模型(如VIX衍生品定价、信用违约 swap)的数值求解,同步完成Kaggle金融数据预处理竞赛;第三阶段(7-9个月)进行模拟答辩训练,针对2020-2023年真题建立错题知识图谱,特别注意对高频考点中隐含的监管政策关联性(如2023年CCAR二期改革对压力测试的量化影响)进行深度剖析。
典型真题解析:2021年第四题要求证明在Lévy过程框架下,带跳跃扩散的期权价格满足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考生需先展示跳跃过程的特征函数推导,再通过积分变换将跳跃项转化为附加项,最终导出修正的HJB方程。此题型成功筛选出具有严格数学证明能力(约15%录取者具备此水平)及模型迁移能力的候选人。
值得注意的是,考博委员会近年强化对学术潜力的评估,2023年新增"研究设想可行性论证"环节,要求在90分钟内完成从问题识别到方法论设计的完整论证链条。建议考生提前准备3-5个交叉学科研究选题,如数字货币对冲基金的风险平价策略、基于联邦学习的跨境并购估值模型等前沿方向,此类选题在2024年复试中已出现3例。
最后提醒考生关注命题动态,2024年考纲新增"可持续金融工程"模块,涉及ESG因子在衍生品定价中的嵌入方法。建议重点研究MSCI ESG评级体系与资产定价的实证关联,掌握碳期货套期保值策略设计,此类内容在2023年秋季校内宣讲会中被明确列为前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