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博真题聚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命题,近年来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红色文化传承与思政课建设"等核心议题持续深化。以2023年考博真题为例,其命题呈现三大鲜明特征:一是突出理论创新性,要求考生结合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最新部署,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二是强化实践导向性,设置"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径优化"等情境化题目,强调对基层治理、社区服务等现实问题的理论回应;三是注重学科交叉性,将"儒家'修身'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跨学科议题纳入考核范围,要求考生运用政治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展开论证。
在答题策略上,考生需构建"三维立体"分析框架:理论维度要立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重点阐释"两个结合"在曲阜师范大学"两创"实践(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创建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区)中的具体体现。例如,可结合孔子研究院"新六艺"课程改革案例,论证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制。其次,实践维度应紧扣山东省"强省会"战略与曲阜"文化名城"建设双轮驱动背景,提出"红色研学+非遗传承+数字思政"的融合模式,引用学校"智慧思政云平台"建设数据支撑观点。最后,方法论维度需体现曲阜师大学科特色,借鉴"三全育人"示范区建设经验,构建包含"儒家经典诵读-红色剧本杀-乡村振兴实践"的螺旋式育人链条,运用SPSS对2022级试点班级的CPI(课程参与度指数)和SCL(价值观内化量表)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曲阜考点对"问题意识"要求尤为严格。以"新媒体时代青年价值观分化困境"为例,需突破简单归因于"算法推荐"的表层分析,转而从"技术异化与主体性重构"的哲学高度切入,结合学校"数字人文实验室"关于短视频平台用户行为的大样本研究(N=12,345),揭示Z世代"圈层化认同"与"超链接思维"对传统思政话语体系的解构效应。同时,应强调曲阜师范大学特有的"两创"实践资源,如尼山圣境"沉浸式思政课堂"的运营数据(2023年接待研学团队386批次)、孔子故里"儒家文化体验基地"的育人成效评估报告等,使论证既具理论深度又富地域特色。
备考建议侧重三个着力点:其一,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的对话关系,重点掌握曲阜学派"新理学"对"知行合一"的现代诠释;其二,精研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与山东省《大思政课建设实施细则》,特别是关于"红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具体要求;其三,强化实证研究能力,熟练运用NVivo软件对曲阜市12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提炼"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本土化范式。考场上需注意避免"理论空转",每个论点均需关联曲阜师范大学近三年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如"儒家伦理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及已发表的CSSCI论文成果,体现学术传承与创新突破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