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西方经济学考博考试作为国内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学术选拔平台,其命题体系具有鲜明的理论深度与学术前沿性特征。从近五年真题分析可见,考核重点始终围绕新古典综合学派与凯恩斯主义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演进展开,特别注重对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行为经济学前沿成果以及数字经济与宏观政策交互作用的考察。在题型结构上,计算题占比稳定在40%-45%,其中包含动态优化模型(如Ramsey模型变体)、一般均衡条件下的福利效应分析(涉及Slutsky方程拓展应用)以及非对称信息下的博弈均衡求解三大核心模块,而论述题则要求考生在理论批判性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如2022年PPI-CPI剪刀差、青年失业率等)展开政策模拟推演。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新增的"制度经济学与市场失灵的协同治理"专题,要求考生运用科斯定理与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治理理论,对平台经济反垄断案例进行跨学科解构。在复习策略方面,建议考生建立"三维度知识图谱":纵向梳理从微观主体行为分析(含演化博弈论最新进展)到宏观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演进脉络;横向整合计量经济学工具(如面板数据模型STATA操作)与经典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方法;立体化拓展对国际清算银行(BIS)2023年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国社科院《数字经济蓝皮书》等前沿文献的研读深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三次考试中涉及"绿色GDP核算与碳税政策设计"的论述题,其理论框架均植根于庇古税制与斯特恩气候经济学的融合创新,备考时应重点掌握环境外部性内部化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最后提醒考生,2024年考试可能新增"人工智能对劳动市场结构冲击的宏观效应"考核点,建议提前研读Acemoglu关于技术替代弹性的最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