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考博研究需立足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的双重视角。闽南师范大学考博真题近年呈现"重史轻论"向"史论并重"的转型趋势,2022年真题要求考生以"宋代理学与诗学互动关系"为题展开论述,即典型体现该转向特征。考生需注意把握三个核心维度:首先在文学史脉络梳理中,应建立"思想史-文学史-文化史"的三维坐标系,如研究李清照词学成就时,须将其置于"女教观"与"婉约派"的交叉场域;其次在个案分析层面,要善用"接受美学"与"文化记忆"理论工具,如解读《全唐诗》编纂过程,可结合陈寅恪"诗史互证"说与当代数字人文技术;最后在跨学科视野构建中,需关注文学地理学、物质文化研究等新兴领域,如以陈田夫《诗话》为切入点,探讨宋代理学传播与江南地域文化的关系。特别需警惕的是,2023年新增的"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古代文学海外传播"题型,要求考生具备国际学术对话能力,可借鉴宇文所安"跨文化阐释"理论,对比中日汉诗接受差异。考博论文应注重问题意识与创新性,如通过《文心雕龙》"神思"范畴与亚里士多德"想象"理论的比较,揭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独特思维范式,此类研究既符合学术前沿又彰显本土特质,较易获得评审专家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