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肿瘤学及口腔医学考博真题呈现出鲜明的学科交叉融合与临床实践导向特征。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方向在2020-2023年真题中,共出现CT三维重建在头颈部肿瘤评估(占比25%)、PET-CT在淋巴瘤分期(18%)及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12%)等高频考点,要求考生不仅掌握技术原理还需结合临床决策逻辑。肿瘤学领域近五年真题显示,以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客观缓解率计算(2021年真题)为代表的临床研究设计题占比达30%,同时分子分型指导的靶向治疗策略(如EGFR突变肺癌)连续三年被列为简答题重点。口腔医学方向则突出多学科协作特色,2022年真题中关于唾液腺肿瘤放化疗后种植牙时机选择的案例分析,要求考生综合肿瘤科、口腔科及影像科知识进行循证医学论证。
值得关注的是,核医学与肿瘤学交叉题型显著增加,如2023年真题中"放射性¹³¹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后骨转移的核素剂量计算"融合了肿瘤生物学行为评估与核医学计算公式应用。影像组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成为新兴考点,2021年真题要求基于T2WI序列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唾液腺 warthin瘤诊断模型,涉及ROI勾画、特征提取及机器学习算法选择等全流程分析。备考策略需强化三大能力:一是临床病例的影像-病理-基因多模态整合分析能力,如肿瘤标志物与影像学代谢参数的关联性解读;二是最新指南与共识的快速转化能力,如NCCN指南更新对影像检查指征的影响;三是科研思维训练,重点突破临床研究设计、统计学方法及论文撰写规范。建议考生建立"核心理论-临床场景-科研方法"三维知识框架,通过模拟病例讨论提升临床决策能力,同时关注《中华核医学杂志》《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期刊的年度综述,把握学科前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