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复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呈现出鲜明的学术导向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特点。在2021-2023年真题分析中,涉及社会工作理论范式转型的题目占比达35%,其中2022年出现的"生态系统理论在社区治理中的本土化重构"成为当年论述题重点,要求考生结合上海基层治理创新案例,运用Bronfenbrenner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多主体协同机制。这种命题趋势反映出对跨学科整合能力的考查,如2023年真题将"韧性社会"概念与积极心理学理论结合,要求考生设计社区心理干预方案。
实务操作类题目持续深化对"五社联动"机制的理解,2021年真题要求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分析"时间银行"项目的可持续性,考生需突破传统服务供给视角,从社会资本积累、代际互助模式等维度展开论证。研究方法题注重量化与质性研究的结合,2022年真题给出某街道老年抑郁筛查数据,要求考生设计混合研究方案,既有定量分析又包含叙事访谈,这种复合型题目占比从2019年的18%提升至2023年的27%。
政策分析题突出对国家战略的响应能力,2023年真题聚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考生运用政策网络分析框架,评估社会工作在跨区域生态补偿中的角色。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真题中涉及数字技术与社会工作的交叉命题年均增长42%,如2023年"AI伦理在社工服务中的应用边界"论述题,要求考生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进行风险防控设计。
备考策略需建立"三维知识体系":纵向梳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脉络,横向整合社会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等学科知识,立体化掌握上海地方性政策文本。建议重点突破以下能力:运用社会行动理论分析基层治理困境(如2022年"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案例分析);设计混合研究方法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如2023年"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估"研究设计);构建政策分析框架评估社会工作介入效果(如2021年"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影响评估)。同时需关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23年度研究热点报告》,特别是"社会服务数字化""乡村振兴中的专业赋能"等前沿领域,建议通过参与"长三角社会工作创新案例库"项目积累实证研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