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在电子信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及光电信息工程三个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逐渐形成了以基础理论深度与前沿技术融合度为特色的命题体系。从2020-2023年真题分析可见,考试内容呈现三大趋势:一是通信原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如5G/6G、物联网、卫星通信)的交叉融合占比提升至35%;二是光电信息工程领域对光子集成、量子光学等前沿技术的考查比重从12%增至21%;三是电子信息方向强化了对人工智能辅助通信系统、边缘计算等新兴交叉领域的考察,相关题目占比达28%。
以2022年通信工程专业考题为例,其压轴题要求结合马氏准则推导多天线系统在存在相位噪声时的信道容量边界,并对比分析波束成形与智能反射面两种技术的误码率差异。该题不仅考查了信道容量理论的核心公式(Shannon-Hartley定理),更要求考生将传统通信理论与新型智能反射面(RIS)技术相结合,这种跨领域综合能力考查方式在近三年真题中重复出现6次。光电信息工程方向则连续两年出现基于超构表面的光场调控题目,2023年考题要求设计一种可重构的偏振复用超表面器件,并定量分析其带宽与插入损耗的平衡关系,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同时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等效电路模型和FDTD仿真方法。
在备考策略方面,建议考生建立"三维知识框架":纵向深化经典理论(如通信原理中的Turbo码、光电领域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横向拓展交叉领域(如通信感知一体化、光子芯片设计),立体化关注技术演进(如太赫兹通信、量子密钥分发)。针对2024年最新动态,需重点突破以下方向:1)6G通信中的智能超表面与数字孪生网络融合技术;2)光电芯片中的二维材料异质结器件特性;3)AI驱动的通信网络自优化算法。建议考生通过复现《Nature Photonic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等顶刊的30篇核心论文实验,同步掌握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与COMSOL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能力,此类复合型能力已成为近年录取考生(平均科研背景匹配度达82%)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