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工程学考博考试自设立以来,其命题逻辑和考核重点始终围绕金融工程学科的核心框架展开,同时结合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动态与学科前沿进展。通过分析2018-2023年共六年的真题发现,考试内容呈现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基础理论占比稳定在65%-70%,重点考察随机过程、衍生品定价模型、投资组合优化等核心模块;二是应用型题目比例逐年提升,2023年达到35%,涉及Python金融建模、高频交易策略回测等实务操作;三是交叉学科融合趋势明显,近三年将行为金融学、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内容嵌入计算题和论述题中。
在题型结构方面,初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包含客观题(30分)和主观题(70分)。客观题主要测试金融工程基础概念,如Lévy过程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场景(2021年真题)、copula函数在风险价值计算中的优势(2019年真题)等。主观题则分为计算题(40分)和综合论述题(30分),其中计算题要求考生在25分钟内完成Black-Scholes模型参数校准(2022年真题)、多因子模型有效性检验(2020年真题)等实操任务,需熟练掌握VBA、Python或R语言中的金融工程工具包。
值得关注的是,近五年真题中涉及中国特殊市场环境的题目占比从12%上升至29%。例如2023年计算题要求基于中证500指数期权数据进行波动率曲面拟合,并计算行权价0.5σ处的隐含波动率偏移;2021年论述题探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对衍生品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这要求考生在掌握Merton模型、Hull-White模型等经典理论的同时,需建立对中国A股市场微观结构、监管政策变迁的深度认知。
备考策略应注重"三维度突破":首先构建"理论-模型-代码"三位一体的知识体系,重点攻克随机微积分在衍生品定价中的数学基础(如伊藤引理的证明与应用)、蒙特卡洛模拟的方差缩减技术(Antithetic Sampling、控制变量法);其次强化实务操作能力,通过Kaggle金融竞赛平台完成高频数据清洗、因子挖掘等全流程训练,熟练使用QuantLib、Tushare等开源工具;最后关注学科交叉领域,系统学习机器学习在金融工程中的应用(如随机森林在信用评分中的改进)、区块链技术对清算结算体系的重构等前沿议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新增的"金融工程伦理"考核模块,要求考生在计算题中同时考虑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因素对衍生品估值的影响,这标志着学科评价体系正从单一经济价值向综合可持续价值转型。建议考生建立包含300+核心文献的专题研究库,重点跟踪《Journal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近三年关于绿色金融衍生品、数字货币稳定币的实证研究,同时关注中国证监会2022-2023年发布的《衍生品市场发展指引》等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