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肿瘤学考博考试以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并重为特点,近年来真题呈现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2022年真题中,30%的题目涉及肿瘤免疫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的协同机制,要求考生结合PD-1/PD-L1抑制剂与EGFR-TKI的联用实例,分析疗效增强与毒副作用叠加的平衡策略。病例分析题聚焦于晚期胃癌多学科诊疗(MDT)流程,考生需在2小时内完成从病理分型( Lauren分型)到新辅助化疗方案(FLOT regimen)的选择,并论证FLOT联合HER2靶向治疗的最新临床证据。
肿瘤生物学基础部分强调"时空生物学"概念,2023年真题要求解析肿瘤微环境中TAM(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状态与免疫治疗耐药性的关联机制,需整合单细胞测序数据和CD68/CD163双标记流式细胞术结果。临床决策题中,关于仑伐替尼(Lenvatinib)用于甲状腺髓样癌新辅助治疗的适应症争议成为热点,要求考生对比ATC(分化型甲状腺癌)与MTC(髓样癌)的分子分型差异及VEGFR2抑制靶点的特异性。
科研设计题注重转化医学思维,2021年考题要求设计基于NGS数据的个性化化疗方案选择模型,需整合基因组学(如BRAF V600E突变)、转录组学(如IL-6高表达)和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等多维度数据,并论证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在预测疗效中的AUC值要求。伦理学部分新增基因编辑(CRISPR)在肿瘤干细胞治疗中的应用伦理评估,考生需从《赫尔辛基宣言》和《国家基因编辑伦理委员会指南》双重维度展开论述。
考试趋势显示,2024年将强化真实世界研究(RWS)数据分析能力,预计出现基于电子病历(EMR)的肿瘤治疗依从性研究设计题。备考建议重点关注NCCN指南更新(2024版)、NEJM/NEJM Cancer最新综述,以及仁济医院牵头的CTLA-4单抗联合自体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临床II期试验数据。建议考生建立"三维度复习框架":基础层(肿瘤发生机制)、临床层(MDT决策流程)、科研层(临床前模型构建),并通过模拟考试训练在180分钟内完成从文献检索到论文框架撰写的全流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