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外国哲学考博研究需以系统梳理西方哲学发展脉络为核心,注重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与当代学术动态的结合。参考书目应涵盖三大板块:基础理论类(如张汝伦《欧洲哲学史》、赵敦华《西方哲学史》)、原著精读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马克思《资本论》)、专题研究类(陈嘉明《现象学、解释学、实用主义》、万俊人《现代性伦理》)。重点考察对象包括:
1. 康德批判哲学体系:需掌握先验逻辑的三大综合判断、范畴表的结构、自由意志与道德律令的辩证关系,尤其关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绝对命令的实践理性基础。近三年真题显示,对《判断力批判》审美无功利原则的跨学科应用出现频次提升。
2. 黑格尔辩证法发展:重点解析《精神现象学》中"主奴辩证法"的现代性启示,《逻辑学》的绝对精神三段式结构,以及《法哲学原理》中历史必然性与自由意志的张力。2022年考题曾以"主奴辩证法在数字时代的异化"为命题。
3. 马克思哲学革命:需深入把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实践唯物主义,特别是《资本论》第一卷商品拜物教批判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哲学意蕴。2023年复试中,考官要求考生结合《机器与大工业》论述技术异化的当代形态。
4. 存在主义与后现代转向:重点包括海德格尔"此在"的绽出性、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实践哲学,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创新。近五年真题中,"技术时代的人本主义困境"相关论述占比达37%。
5. 分析哲学新进展:需熟悉罗素的类型论、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理论、蒯因的自然主义认识论,尤其关注《经验论的两个教条》对传统分析哲学的修正。2021年考博面试中,考生被要求用分析哲学方法重构儒家心性论。
备考策略建议:建立"原著-史论-专题"三维复习体系,每日保持2小时原著精读(推荐使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译本+贺麟注释版对照),每周完成1篇哲学批判性写作(重点训练概念辨析与跨学科论证)。特别注意关注《哲学研究》近五年外国哲学论文,特别是关于数字伦理、生态哲学、认知科学的哲学反思类文章,此类内容在2023年统考中占比已达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