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学科体系具有鲜明的交叉融合特征,四大学科在"规范与实证""权利保障""社会治理"等维度形成理论共振。考生需重点关注以下四个维度的参考书目体系与备考策略:
一、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理论根基
核心书目应围绕《宪法学》(姜明安主编, fifth edition)与《行政法原理》(周佑勇著)构建知识框架。前者需重点掌握宪法规范体系、国家机构组织原理及公民权利保障机制,后者应深入理解行政行为效力理论、行政程序正当性原则及行政赔偿制度。扩展阅读可结合《行政法案例研习》(王名扬著)进行实务转化,推荐研读最高人民法院2020-2022年行政审判白皮书中的典型案例。
二、刑法学知识图谱的立体构建
以张明楷《刑法学》( sixth edition)为教材,需系统梳理犯罪构成理论、共同犯罪形态及罪数形态。重点章节包括总论中的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学、分论中的经济犯罪与侵犯财产犯罪。配套参考《刑法学专题研究》(周光权著)中的"刑法教义学方法"专章,结合《刑事审判参考》(第128-131集)学习实务裁判规则。建议建立"理论模型-判例分析-规范解释"的三维学习框架。
三、民商法学的规范体系解构
以王利明《民法总论》( fifth edition)与梁慧星《商法总论》为双核心,重点突破民事法律关系理论、合同自由与格式条款效力、公司治理结构等模块。扩展阅读应涵盖《物权法案例评析》(王利明著)与《商法案例研习》(施天涛著),特别关注《民法典》实施后的司法解释(法释〔2021〕1-5号)及最高人民法院第24-27号指导性案例。建议采用"法典条款-司法解释-指导案例"的递进式学习路径。
四、诉讼法学的程序理性培育
以陈瑞华《刑事诉讼法》( third edition)与崔建远《民事诉讼法学》为教材,需构建"程序正义-证据规则-司法改革"的立体认知。重点章节包括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及家事案件特别程序。配套阅读《刑事证据法学》(左卫民著)与《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研究》(程雷著),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22修正)进行实务衔接。建议通过模拟法庭训练程序思维,重点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第159-162号指导性案例。
跨学科备考应着重把握三个结合点:宪法行政法与民商法在"权利保护-交易安全-公序良俗"维度的协调;刑法学与诉讼法学在"实体规范-程序保障"层面的衔接;四大学科在"数字法治""社会治理"等新兴领域的交叉创新。建议建立"基础理论-学科前沿-交叉领域"的三层知识架构,每日保持2小时的专业文献精读(重点研读《中国法学》《法学研究》近三年相关论文),每周完成1套跨学科综合模拟试题训练。特别注意关注2023年《立法法》修订、两高《关于办理知识产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等最新立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