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具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鲜明的研究特色,其博士招生方向涵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比较文学等多个领域。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重点把握学科前沿动态与导师研究方向,结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文心雕龙》(范文澜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西方文论关键词》(王宁著)等核心参考书目,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
中国古代文学方向需深入研读先秦两汉文献与唐宋诗词理论,关注《文选》的选本编纂规律与《唐宋诗论》中的美学范式演变。现当代文学研究应聚焦1949年后文学思潮的谱系梳理,结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与《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注重文学与政治、文化语境的互动关系。文艺学领域需掌握接受美学、叙事学等理论工具,熟练运用伊瑟尔"隐含读者"理论与热奈特叙事时间理论分析文本结构。语言学方向考生需精研《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与《古代汉语》(王力著),强化音韵学、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的交叉研究能力。
备考策略应注重三层次递进:基础层精读参考书目并撰写读书笔记,建立各体文学批评术语库;拓展层追踪《文学遗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权威期刊,关注"新古典主义研究""性别与文学"等热点议题;深化层针对报考导师的学术成果进行专题研究,如黄永年教授的唐史文献学、陈文新教授的明清小说研究等。建议考生通过参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论坛"等学术活动,在与导师的互动中精准把握研究方向。临考前需模拟近五年真题(如2021年《从"文以载道"到"文以用明"的范式转换》论述题),强化跨学科问题意识与理论阐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