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发展与教育考博初试资料体系呈现明显的学科交叉性与实践导向性,其考核框架主要涵盖专业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学科前沿三大模块。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专业基础课(625教育心理学)、专业课(83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综合课(436教育研究方法),其中专业基础课侧重教育心理学经典理论与当代发展,专业课着重发展心理学阶段特征与教育干预策略,综合课则聚焦教育研究设计、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方法。
备考需重点突破三大核心领域:一是发展心理学理论谱系,需系统梳理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等经典理论,结合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进行本土化阐释;二是教育心理学应用场景,重点掌握自我效能感干预、学习策略指导、动机激发等教学实践模型,参考陈琦《教育心理学》中"教学设计四阶段"理论框架;三是教育研究方法论,需熟练运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掌握NVivo质性数据分析技术,关注张厚粲教授团队在心理与教育测量领域的前沿成果。
导师团队近年研究热点集中在"双减"背景下的学业发展追踪、数字技术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神经科学交叉研究三大方向。建议考生通过知网下载近三年导师发表的CSSCI论文,重点关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等期刊中与认知发展、教育评估相关的实证研究。备考资料获取渠道包括:联系2019级已录取博士生获取内部复习提纲(含近五年真题解析)、加入"安师大考博互助群"共享导师讲座录音(如2022年举办的"教育神经科学前沿"系列讲座)、下载中国大学MOOC平台周宗奎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含配套题库)。
复习策略建议采用"三阶递进式":基础阶段(3-6月)完成《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精读,制作概念关系图200+;强化阶段(7-9月)进行真题模拟训练(重点突破2018-2021年真题),整理高频考点思维导图;冲刺阶段(10-12月)聚焦学科前沿动态,撰写3篇研究计划书(需包含研究问题、方法设计、创新点),同步关注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数据库中的冷门但可拓展研究方向。特别要注意2023年新增的"教育大数据分析"考核模块,需掌握Python数据处理基础,熟悉Tableau可视化工具应用。
答题规范要求严格遵循学术写作范式,论述题需采用"理论框架-实证数据-政策建议"的三段式结构,案例分析题须体现"问题诊断-归因分析-干预方案"的逻辑链条。建议建立个性化错题档案,对近五年高频错题(如"元认知策略培养的有效性研究"相关论述)进行专项突破,同时关注《中国教育学刊》中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专题讨论。跨学科整合能力考核重点体现在:运用脑科学理论解释学习迁移机制(需引用David Eagleman神经可塑性研究成果)、结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设计校园心理干预方案(参考Bronfenbrenner生态系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