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考博初试的核心竞争力构建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根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融入当代经济现实问题研究。考生应系统掌握《资本论》中商品二重性、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规律等基础理论,同时深入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关于新发展格局、共同富裕、双循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在知识体系构建方面,需重点突破以下三个维度:
第一,理论溯源与当代阐释的贯通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科学理论体系,其解释力在数字经济时代呈现出新的研究空间。考生应能够运用劳动价值论分析平台经济中的价值创造机制,结合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解析共享经济模式,通过资本有机构成变化规律阐释智能制造对生产关系的重构效应。例如,在分析"算法垄断"现象时,需同时运用价值规律与反垄断法的双重理论工具。
第二,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的批判性思维。针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市场万能论等理论缺陷,需建立包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优势的分析框架。重点比较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在解释经济危机、收入分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分野,结合中国脱贫攻坚实践论证社会主义制度在消除贫困、防止两极分化方面的制度优势。
第三,政策工具与理论创新的实践转化能力。考生应掌握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如市场失灵理论中的外部性内部化、公共物品供给等,并能够结合"十四五"规划中的具体政策进行理论阐释。例如,在分析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时,需综合运用生态政治经济学理论、绿色技术创新理论,构建包含环境成本内部化、生态补偿机制、低碳技术扩散路径的系统分析模型。
备考策略方面,建议采用"三维立体复习法":纵向贯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如《资本论》第一卷至第三卷)、中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脉络(从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到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表述)、横向拓展交叉学科研究前沿(如政治经济学与数据科学的融合研究)。重点突破近五年北大真题中的高频考点,包括数字经济中的劳动形态变化(2020年真题)、乡村振兴中的土地制度改革(2021年真题)、双循环格局下的国际价值链重构(2022年真题)等。
在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上,需掌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导向-理论建构-实证分析"三位一体方法论。例如,针对"平台资本主义"现象,可构建包含数字劳动异化程度、平台算法权力结构、数据要素分配正义的三维分析框架,运用定量方法测量平台经济中的剩余价值率变化,结合定性研究揭示新型生产关系矛盾。同时,要注意学术规范,严格区分理论推演与政策建议,避免陷入"伪学术"的空泛论述。
考生应特别关注北大经济学院近年重点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发展"方向,包括数字劳动价值论、全球价值链重构中的国际剥削、共同富裕目标下的收入分配改革等前沿领域。建议系统研读《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近三年相关论文,掌握"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范式,培养运用计量模型(如CGE模型、SNA核算框架)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在复试准备中,需重点训练理论辨析能力,能够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等争议性问题,运用矛盾分析法进行多维度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