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统计学考博初试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前沿研究应用为核心,考试内容覆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理论与方法、应用统计实践三大模块。在概率论部分,重点考察多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特征函数及极限定理,尤其是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的证明思路和实际应用场景。数理统计则围绕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如最大似然估计、贝叶斯估计)、假设检验(包括非参数检验与贝叶斯假设检验)展开,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功效函数计算与检验水平的关系,并能够针对异方差、小样本等情况设计合理的检验方案。
统计理论部分着重考察高维统计(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ARMA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的数学推导,特别强调谱估计与波士顿低秩矩阵分解等现代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在应用统计实践中,机器学习与数据科学成为近年热点,考生需掌握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等非参数模型的算法原理,并能结合交叉验证、超参数调优等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统计软件操作(R/Python)与复杂数据可视化(如地理加权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实操能力也是考核重点。
备考策略建议采取"三阶段递进式学习":第一阶段(1-2个月)系统梳理《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李航著)与《统计学(第四版)》(贾俊平著)的核心章节,重点突破贝叶斯统计、半参数模型等北大特色考点;第二阶段(2-3个月)通过历年真题(2008-2022年)训练建立题型认知,针对多维随机过程、复合样本分布等高频失分点进行专项突破,同步完成《高维统计》(Tao Y. et al.)的前两章精读;第三阶段(1个月)聚焦前沿领域,精读近三年《统计研究》《Biometrika》等期刊中与统计机器学习相关的论文,并完成3套模拟卷全真演练。
推荐备考资源包括:1)北大统计系内部整理的《考博高频考点解析》(含近五年命题规律图谱);2)R语言统计包(如MASS、lme4)的实战案例库;3)中国统计学会组织的"统计前沿方法"系列讲座视频(2021-2023年)。需特别注意,2023年新增对因果推断(反事实框架、双重差分法)的考核要求,建议重点研读Angrist & Pischke的《Mostly Harmless Econometrics》相关章节。最后提醒考生关注北大统计科学中心官网的考纲动态调整信息,及时获取最新考试范围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