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依托学校工科优势,形成了以能源高效利用、先进动力系统、新能源技术为特色的科研体系。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重点把握以下三个维度:夯实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基础,重点掌握变工况热力分析、熵产分析与火电厂热经济性评价方法,熟练运用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解决复杂系统问题。其次,强化流体机械与动力装置知识体系,需深入理解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特性,能运用CFD软件进行泵与风机性能预测,掌握燃气轮机燃烧室设计要点及汽轮机级组系统匹配原则。第三,关注新能源前沿技术方向,重点研究太阳能热利用中吸热器优化设计、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路线及氢能储运关键材料,需具备多物理场耦合建模能力。
在备考策略上,建议建立"理论-案例-热点"三维知识框架。理论部分需系统梳理《工程热力学》(张兆顺、崔映波编)中热力循环章节,《流体力学》(赵玉松编)中绕流与边界层理论,以及《传热学》(杨世铭、陶文铨编)中传热方程与数值解法。案例部分应结合火电超超临界机组改造、地源热泵系统优化等工程实例,运用热力学图表与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热点方向需关注国家能源局"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先进压缩技术、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路线及氢能产业链关键突破点,建议精读《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相关章节。
考试中需特别注意综合性问题答题技巧,例如在分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效率影响因素时,应同时考虑初温提升极限、再热级配置方式及冷端系统优化三个层面,运用等效焓降法与火电厂热力系统动态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证。对于新能源技术类题目,需建立"技术原理-系统构成-经济性评价"的逻辑链条,重点比较光伏发电、风能利用与生物质能项目的LCOE差异,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进行环境效益分析。建议考生建立包含200个典型工程案例的知识卡片库,每个案例应包含技术参数、优化路径与经济效益三要素,形成快速检索与知识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