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考博初试主要考察学术基础、研究能力及专业素养,考试科目包括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学研究方法三大部分。2023年考试大纲显示,社会学方向重点考察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变迁研究,社会工作方向则强化了社区治理、服务体系构建、政策分析等实务内容。专业课笔试时长180分钟,满分150分,要求考生在3小时内完成4道论述题和2道综合应用题。
核心参考书目包含《社会学的理论逻辑》(郑杭生著)、《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著)、《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三本指定教材。近五年真题分析表明,跨学科综合题占比达35%,例如2021年考题要求结合"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分析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介入路径,既涉及社会分层理论,又需运用社会工作伦理框架。考生需特别注意"社会政策分析"模块,近三年该方向出题频率提升42%,涉及《"十四五"社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最新政策解读。
复习策略建议采用"三维联动"模式:第一维度精读教材建立知识图谱,重点关注社会系统论(帕森斯)、冲突理论(马克思)、符号互动论(米德)三大理论流派;第二维度研读近五年CSSCI期刊文献,特别是《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等核心期刊,2022年考题中82%的案例素材来自2020-2022年发表的实证研究;第三维度模拟实务场景训练,例如针对"老龄化社区服务整合"设计服务方案,需综合运用SWOT分析、需求评估量表等工具。
考场上需特别注意答题规范:论述题要求先理论溯源(如从韦伯科层制理论切入)再结合本土案例(如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综合应用题需明确问题边界(如区分"社区营造"与"社区营造"的政策差异)。2023年新增"数字技术对社会工作影响"专题,建议关注《数字社会中的专业干预》(2022年社会学界出版社)等前沿著作。备考周期建议不少于8个月,其中前4个月完成知识体系构建,后4个月进行专题突破与模拟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