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光学理论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科目包括《光学原理》与《光学工程前沿》两门,总分300分。考生需在6小时内完成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综合应用题在内的多种题型,其中《光学原理》占比60%,涉及几何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等核心模块,重点考察波动光学、干涉衍射、激光谐振腔等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光学工程前沿》占比40%,聚焦光纤通信、光电检测、光学设计等工程领域,要求结合最新技术进展阐述原理。
考生需系统掌握《光学》第五版(姚启钧主编)与《工程光学》(赵凯华、程云阁著)两本教材,配合北航自编《光学工程前沿导论》进行专项突破。近年真题显示,波动光学(如单缝多缝干涉、圆孔衍射强度分布)占分15-20%,激光原理(谐振条件、光速选模)占12-18%,光学设计(Zemax应用、像差校正)占10-15%,光纤通信(传输特性、非线性效应)占8-12%。复习建议采用"三阶段递进法":第一阶段(1-2个月)完成教材通读与公式推导,第二阶段(2-3个月)结合北航历年真题强化高频考点(近5年重复率超30%的题目涉及等厚干涉、法布里-珀罗标准具、Mach-Zehnder干涉仪原理),第三阶段(1个月)进行全真模拟与错题复盘,特别注意《光学工程前沿》中2019-2023年新增的量子光学、超构表面、光学微纳器件等前沿方向。
考试技巧方面,论述题需遵循"原理-公式-应用"三段式结构,例如分析光学系统设计时,先陈述赛德耳方程,再代入Zemax参数计算,最后结合北航卫星光学载荷项目说明工程价值。综合应用题常以科研课题为背景,2022年曾要求设计基于超表面的偏振调制器,需展示从等效电路模型到FDTD仿真验证的全流程。复试阶段重点考察科研潜力,建议提前准备3-5个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技术方案,如基于太赫兹波的光学成像算法优化、硅基光子芯片设计等,并熟练解读《Nature Photonics》《Optics Letters》近三年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