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考博考试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考核目标,其参考书目和考试大纲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考生需重点掌握《信号与系统》(第三版,郑君里著)、《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程佩青著)、《信息论与编码》(第二版,樊昌信著)以及《现代通信原理》(第四版,曹志刚著)四部核心教材,其中《信号与系统》占考试分值的35%,《数字信号处理》占30%,其余两书各占15%。考试题型设置包含计算题(60%)、综合分析题(25%)和开放性研究题(15%),要求考生在掌握傅里叶变换、数字滤波器设计、信道编码原理等核心内容基础上,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信号与系统》时,需特别关注时频域转换理论体系,重点突破非平稳信号分析(如小波变换与分数傅里叶变换)、系统稳定性判据(如Routh-Hurwitz判据的扩展应用)以及状态空间描述的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针对《数字信号处理》的考试重点,需构建从离散时间系统响应计算到数字滤波器(IIR/FIR)设计的完整知识链,特别要掌握窗函数法的优化策略、最小二乘估计与维特比算法的工程实现,以及MIMO系统中的多径均衡技术。信息论部分需深入理解香农定理的物理意义,重点掌握前向纠错编码(如Turbo码、LDPC码)的译码算法,以及基于博弈论的信息资源分配模型。
北航考博考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近五年真题中涉及北斗导航信号处理(2020年)、5G信道建模(2019年)等前沿课题的比例达40%。建议考生在系统复习后,通过参与"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项目,积累MATLAB/Simulink仿真经验,同时关注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的最新研究成果。推荐采用"三阶段复习法":基础阶段(3个月)完成教材精读与公式推导,强化阶段(2个月)进行专题突破与真题训练,冲刺阶段(1个月)模拟考试环境并撰写研究计划书。特别注意2023年新增的"人工智能驱动的信号处理"考核模块,需掌握深度学习在时序信号分类(如LSTM网络)和图像去噪(如U-Net模型)中的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