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作为国内重点研究方向,其博士招生考试对专业基础理论、工程应用能力和科研潜力的考察具有显著特点。考生需系统掌握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三大核心课程体系,建议重点研读以下经典教材:
1. 《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吴热汉,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该教材全面覆盖热力学基本定律、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热力学过程分析等内容,特别强化了新能源领域的热力学应用案例,如燃料电池热管理、太阳能集热器优化等,与北航"智能能源"学科方向高度契合。
2. 《流体力学》(第三版)张兆顺、崔桂香,国防工业出版社(2019)
重点解析湍流多尺度模拟、可压缩流动数值方法等前沿内容,配套的MATLAB/Python数值计算案例库对解决北航考博常考的CFD相关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第8章新增的微纳尺度流动分析章节,对应学院空天推进领域研究热点。
3. 《传热学》(第8版)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新增相变换热强化技术、非稳态传热数值建模等章节,特别推荐第7章辐射传热部分,与北航航天器热控系统研究密切关联。配套的传热过程动态仿真实验项目可为复试实验考核提供方法论指导。
扩展阅读领域应涵盖:
- 《化学反应工程》(第3版)陈敏章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21),侧重多相反应器设计与能源转化过程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张补炎,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强化统计热力学基础理论
- 《工程热物理前沿》姜乃昌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收录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重点实验室近三年重点研究成果
备考策略建议:
1. 理论体系构建:采用"教材精读-课后习题-专题精讲"三阶递进法,重点突破变质量系统、非平衡态热力学等薄弱环节
2. 工程应用训练:通过北航"工程热力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完成至少3个典型工程案例的数值模拟
3. 科研能力培养:精读北航工程热物理近三年SCI一区论文(JCR分区前15%)不少于20篇,重点掌握燃气轮机燃烧建模、空天飞行器热防护等特色研究方向
4. 创新能力提升:参与"智能能源与动力系统"创新实验室开放课题,完成1项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预研报告
考试重点预测:
- 理论部分占比60%(热力学第二定律证明、马赫数相关流动特性、集总参数法应用)
- 计算部分占比30%(含传热微分方程数值解、化学反应器设计计算)
- 科研能力考核占比10%(依托北航"航空发动机热力循环"国家级平台进行现场答辩)
特别提示:2023年新增"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系统优化"专题考核模块,需熟练掌握 pinch analysis、能源梯级利用等分析方法,并能够结合北航"未来空天能源系统"重点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述。
建议考生建立包含近十年北航工程热物理复试真题的专项训练库,重点攻克传热强化技术经济性分析(平均分值35-45)、飞行器热防护多物理场耦合(占比22%)等高频考点。同时关注2024年新增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工程热力学智能计算"考核方向,建议提前掌握ANSYS Fluent与机器学习算法的集成应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