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热物理考博初试主要考察学科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考试科目包括专业综合考试(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三大学科)和英语考核。根据近五年真题分析,专业课笔试占比60%,英语占20%,面试占20%。工程热力学重点考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约占总分30%,典型题型包括卡诺循环效率计算(近三年出现4次)、熵产分析(2021年压轴题)、开口系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综合应用(2022年常考)。传热学核心为传热方程与数值解法,近五年出现12道传热系数关联式推导题,其中努塞尔数与雷诺数关系式占40%。流体力学重点聚焦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在可压缩流动中的应用,2020-2023年连续出现3道湍流边界层计算题,需掌握壁面函数法与积分方程法。
参考书目以《工程热力学》(姜承尧,第三版)为主,配套使用《传热学》(杨世铭,第七版)和《流体力学》(吴望一,第二版)。近三年真题显示教材课后习题占实际考试题目的65%,其中《工程热力学》P236习题3-12(2021年考题原型)、P189习题5-8(2022年变式题)反复出现。建议考生建立三色笔记体系:红色标注公式推导,蓝色标记典型例题,绿色记录易错计算点。数学工具方面,需熟练运用MATLAB进行传热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2023年新增MATLAB代码分析题占比15%。
英语考核采用专业文献翻译与学术口语双模块,近五年出现8篇英文论文摘要翻译,涉及燃料电池热管理(2021)、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2022)、微通道换热器优化(2023)等前沿方向。口语部分重点考察研究计划可行性,建议准备3套不同方向的英文陈述模板,包含实验设计、创新点论证和预期成果预测。面试环节包含专业问答(60%)与科研素质评估(40%),2022年新增"基于深度学习的对流换热预测"等交叉学科问题,要求考生展示文献综述能力。建议考生构建"理论-实验-计算-创新"四维知识框架,重点突破相变传热、微尺度流动、新能源热力学三大热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