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考博考试体系以学科交叉融合与前沿技术探索为核心,考生需系统掌握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化工过程优化方法及绿色化工技术发展动态。考试涵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综合课两大部分,其中专业基础课重点考察《化工热力学导论》《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和《化工传递过程》三大核心课程,要求考生具备运用热力学定律分析多相反应平衡、通过动力学模型预测反应器性能、结合传质传热原理优化工艺流程的综合能力。专业综合课则聚焦绿色化工技术、催化反应工程与化工过程智能优化三大方向,需结合导师团队研究成果进行专题论述。
考生应重点研读张某某主编的《化工热力学导论》(第三版)中关于非平衡态热力学与化工过程节能的章节,王某某编写的《化学反应工程原理》中关于多反应耦合系统建模的案例,以及李某某团队在《化工学报》发表的关于微通道反应器强化传质的研究论文。在备考策略上,建议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复习法":第一阶段(1-2个月)完成教材精读与公式推导训练,第二阶段(1个月)通过历年真题(2008-2022年)强化题型归纳,第三阶段(2周)针对北化特色研究方向(如李教授课题组2023年发表的CO₂资源化制甲醇催化剂开发、王教授团队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提出的化工过程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专题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考试大纲新增"化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考核模块,要求考生掌握Aspen Plus V12.2模拟软件中机器学习模块的应用,熟悉化工云平台(如AspenTech Cloud)在工艺优化中的实践案例。建议考生在复习《化工信息学》时重点关注张某某在《计算机化学工程》发表的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反应器优化研究,同时结合北化化工学院与中科院过程所联合实验室2022年建成的智能反应过程测试平台进行实践模拟。考前应重点准备三类题型:计算题(占比35%,如计算甲醇合成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及热力学限制条件)、案例分析题(占比40%,涉及化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与绿色工艺改造方案设计)、研究方案设计题(占比25%,要求提出新型生物基材料合成路线并论证技术可行性)。建议每日保持4小时深度学习,每周完成2套模拟试卷并录制解题视频进行复盘,同时关注中国化工学会官网发布的《绿色化工技术发展蓝皮书》获取前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