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应用经济学考博考试自2018年启动以来,其命题逻辑和考核重点呈现出鲜明的学术导向与实践结合特征。从近五年真题分析可见,考试内容主要围绕三大板块展开:一是经济学核心理论体系的深化理解,重点考察对宏观经济学动态分析框架(如DSGE模型)、微观经济学行为决策理论(特别是博弈论应用)及计量经济学前沿方法(如空间计量、机器学习与计量融合)的掌握程度;二是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经济研究的实证能力,要求考生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工具变量法(IV)等计量工具处理现实经济问题;三是政策分析能力,特别是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经济学解读。
以2021年真题为例,第三大题要求基于数字经济对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需构建包含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平台经济活跃度等变量的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区域异质性。此类题目不仅考察计量技术熟练度,更强调对《"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力。2022年新增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论述题,则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土地制度改革等知识,构建包含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数字技术下乡等要素的分析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考题对跨学科融合能力的要求显著提升。2023年某道简答题要求结合行为经济学理论分析"直播电商中的冲动消费行为",需同时运用前景理论、锚定效应等行为模型,并对比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局限性。这种命题趋势反映出应用经济学研究正从单一理论推演向"理论-行为-技术"多维融合演进。
备考建议应聚焦三个维度:其一,系统梳理经济学核心理论脉络,重点掌握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等基础框架;其二,强化计量经济学工具箱,尤其要熟练掌握Stata中空间计量、潜在类别分析等高阶方法;其三,建立政策研究分析范式,建议通过研读《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中关于西部经济、消费升级等主题的论文,培养政策问题识别与对策设计能力。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考试大纲已明确将"绿色经济与碳中和路径"列为新增考点,建议考生提前关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国碳市场交易数据等前沿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