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区域经济学考博真题近年来呈现出鲜明的理论结合实践导向,注重考察考生对区域经济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2020-2023年真题分析显示,每年平均设置3道理论题、2道应用题和1道综合论述题,重点聚焦三大核心领域:
在区域发展理论模块,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模型与空间计量经济学成为高频考点。2021年真题要求运用FDI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效应,考生需掌握Geodata、R语言等工具实现空间自相关检验。近年新增"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域壁垒"分析题,要求结合2019-2022年《全国区域经济合作协议》文本进行制度经济学解释。
空间规划与政策制定方向,2022年真题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要求从多中心空间结构理论出发,设计"广佛深都市圈产业转移补偿机制"。此题型创新性融合了空间句法(Space Syntax)与转移支付公式,需要考生在3小时内完成从理论推导到政策模拟的全流程建模。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成为稳定考点,2023年真题要求基于202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包含349个地级市的收敛性检验模型。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连续出现"双碳目标下的区域产业转移"情景模拟题,要求结合全国碳市场交易数据设计补偿方案,体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学的交叉融合。
备考策略建议:建立"理论-模型-政策"三维知识框架,重点掌握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产业转移动态仿真(AnyLogic、Vensim)和政策仿真(CGE模型)三大工具链。需特别关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年度报告(2019-2023)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蓝皮书,近五年真题中85%的政策建议直接来源于权威智库成果。建议构建包含12个核心指标、28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经济评估体系,并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四川特色区域进行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