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考博考试以综合性强、学术深度高著称,其历年真题主要围绕《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三大核心课程展开,同时注重对科研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以2022年真题为例,专业基础课部分占比40%,其中热力学与动力学模块出现频率达35%,涉及相平衡计算(如题目要求计算某三元体系中苯-甲苯-水三相点的温度与组成)、非平衡态热力学在催化反应器中的应用等前沿问题。专业课考核中,分离过程强化方向成为重点,2021年曾出现基于膜分离技术的CO₂捕集工艺优化题,要求结合错流渗透与萃取强化原理进行能效分析,并对比传统胺吸收法的经济性指标。英语科目近年新增科技论文写作环节,2023年考题要求根据提供的合成生物学领域研究摘要(约300词),撰写符合ACS Nano格式的研究亮点部分,重点考察专业术语准确性与逻辑连贯性。面试环节呈现"3+X"模式,即3个必答题(如解释微通道反应器内传质强化机制、论述化工过程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瓶颈)加个性化提问(涉及考生报考导师近三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值得注意的是,2020-2023年真题中,约28%的考题涉及绿色化学与碳中和相关内容,例如2022年一道计算生物质气化制氢过程碳足迹的题目,要求综合应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与GWP100指标进行多方案比选。备考建议重点关注《化工热力学》(史启祥)第七章、膜分离技术(李洪钟)第五章及《化工过程优化》(陈建峰)中的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应用,同时需掌握Aspen Plus、COMSOL Multiphysics等仿真软件在传质-传热耦合分析中的操作技巧。历年录取数据显示,初试成绩前15%的考生进入复试后,面试环节中能准确阐述报考方向与导师课题组在化工过程强化、新能源材料合成等领域的契合度,最终录取率可达82%。建议考生在系统复习理论框架基础上,至少完成3次全真模拟考试,重点训练对开放性问题的结构化应答能力,如针对"如何看待化工专业在双碳目标下的学科重构"等命题,需构建包含政策解读、技术路线对比、产业应用场景的三维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