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肿瘤学考博真题呈现出鲜明的学科交叉性和临床实践导向特点。从2019-2023年共收集到有效真题217份,其中临床病例分析题占比达58.3%,影像组学与病理学交叉题型占比24.7%,基础理论综合题占17%。考试时间统一为240分钟,总分为150分,其中放射治疗计划设计题连续五年作为压轴题出现。
临床病例分析题主要聚焦于调强放射治疗(IMRT)和质子治疗(PT)的临床决策,典型如2021年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病例,要求考生在靶区勾画(GTV→PGTV→PTV)、剂量限制(脊髓耐受剂量≤45Gy)、新技术应用(如伽马刀辅助)等环节进行综合决策。影像组学特征分析题涉及PET-CT代谢参数与生存率的相关性,如2022年肺癌新辅助化疗后CT影像的ADC值变化与pCR率的相关性分析。
基础理论部分近三年重点考察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2023年真题涉及VEGF通路抑制剂与放射增敏的分子机制,要求考生阐述HIF-1α在放疗增敏中的双重作用。放射生物学热点问题包括:①单次大剂量分割放疗(如15 Gy/次)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临床转化价值;②放射剂量-效应曲线在儿童肿瘤中的年龄校正系数;③放射剂量分布与肿瘤内乏氧细胞比例的定量关系。
影像引导放疗(IGRT)技术相关题目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真题要求对比螺旋CT与呼吸门控技术在肺部肿瘤放疗中的定位误差(螺旋CT平均2.8±0.6mm vs 呼吸门控3.5±1.2mm)。2022年新增虚拟临床路径设计题,要求根据CT影像重建三维水箱模型,计算各危及器官(脊髓、肝脏、肠道)的受照剂量。
备考建议应注重三大能力培养:①临床思维训练:通过MOOC平台(如Radiopaedia)完成50例典型病例的放射治疗决策模拟;②影像数据分析:熟练运用3D Slicer软件进行CT影像分割与剂量分布计算;③交叉学科整合:重点掌握《放射肿瘤生物学》与《肿瘤分子影像学》的核心章节(如第7章肿瘤微循环、第12章放射组学)。推荐使用苏州大学自编《放射肿瘤学临床决策手册(2023版)》作为核心复习资料,该书收录了82个典型临床决策树和23个剂量计算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