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博士招生考试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技术融合为考查核心,其参考书目及备考重点可围绕以下方向展开: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版)需重点掌握经典控制系统的建模、时域/频域分析与校正方法,结合非线性系统中的相平面法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强调对典型控制结构(如PID、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的数学推导能力。现代控制理论部分(郑大钟版)需深入理解状态空间法在多变量系统中的应用,尤其是能控标准型、能观标准型的构造过程,以及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在最优控制中的实践,需结合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
在系统辨识与估计(范崇植版)领域,需掌握频域辨识的ARX模型建立、参数辨识的极点配置法,以及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状态估计原理,重点突破随机过程噪声建模与参数优化问题。智能控制方向(孙优贤版)要求熟练运用模糊PID、神经网络控制算法,结合工业机器人轨迹规划中的逆运动学解算,强调对模糊规则库构建与BP神经网络训练误差分析的实践能力。需关注《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等期刊近三年关于工业互联网环境下边缘计算与控制融合的最新研究成果。
备考策略建议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3-6个月)完成核心教材精读,建立知识框架,通过课后习题强化矩阵运算与微分方程求解能力;第二阶段(2-3个月)聚焦历年真题训练,重点突破非线性系统设计、鲁棒控制H∞方法等高频考点,利用东北大学自命题中关于智能电网频率调节、无人机编队协同控制的案例进行专题突破;第三阶段(1个月)模拟考试环境,针对控制算法的MATLAB代码实现(如基于遗传算法的控制器参数整定)和开卷论述题(如"工业4.0背景下多智能体系统优化路径")进行专项强化。特别注意关注2023年新增的"智能+"交叉学科考核要求,需补充阅读东北大学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近三年在《自动化学报》发表的关于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