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备考是学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应用心理、心理学、社会工作和社会学专业在学科交叉与本土化研究方面具有显著特色。以2023年考博参考书目分析,各专业呈现以下特点:
应用心理学方向聚焦"心理服务与社会发展"交叉领域,核心书目包括《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著)重点阅读"群体决策"与"社会认同"章节,《心理测量学》(戴海琦著)精研项目反应理论在心理健康评估中的应用,《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王思斌著)需结合《心理咨询与治疗》教材(钱铭怡著)分析危机干预的本土化实践。特别推荐《青少年心理发展报告(2022)》作为年度热点补充。
心理学专业侧重实验设计与量化研究能力培养,必读《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需完成第4-6章习题,《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著)重点掌握结构方程模型与潜变量分析,辅以《认知神经科学》(王瑞华著)理解脑成像技术在人格研究中的应用。推荐《中国心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21-2023)》跟踪前沿研究范式。
社会工作专业注重政策分析与实务创新,必读书目包含《社会工作理论》(王思斌著)中生态系统理论章节,《社会工作的政治实践》(郑功成著)需结合《中国社会治理》白皮书进行案例对照,《家庭治疗:概念与方法》(Minuchin著)重点研究代际创伤干预技术。特别强调《福建省社会工作发展蓝皮书(2023)》中社区心理服务模块的深度学习。
社会学专业突出"数字社会"研究取向,核心教材《社会学理论》(李强著)需精读社会结构转型章节,《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著)重点掌握混合研究方法,辅以《数字时代的中国社会》(陈向明著)分析大数据社会中的行动者网络。推荐《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学术报告(2022)》中"算法社会"专题论文精读。
跨专业备考建议:建立"理论-方法-案例"三维知识框架,应用心理与社会工作共享30%以上实务类书目,心理学与社会学在量化研究方法上存在50%内容重叠。建议采用"3+1"时间分配:3个月完成基础理论建构,1个月进行交叉学科整合,最后2周模拟"心理评估+政策分析+田野调查"综合考核。重点突破《社会心理学》中"去个体化"理论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以及《认知神经科学》与《社会工作伦理》的伦理决策模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