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作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学科,其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不仅考察学科基础理论,更注重科研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广西大学该专业考试内容涵盖《高电压技术》《高电压工程》《绝缘材料科学》等核心教材,同时结合近五年国内外高水平期刊论文及行业标准。考生需重点突破以下三大方向:
在基础理论层面,需系统掌握高电压等值电路理论,特别是行波计算与反射系数分析,对雷电波参数(如波前时间、峰值电压)的推导能力要求较高。典型例题涉及不同接地系统下的电位分布计算,需熟练运用Feynman积分法简化复杂边界条件下的场强分布求解。绝缘配合部分需建立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重点理解IEC 60870-6-27标准中关于污秽等级划分与爬电比距修正系数的关联性。
关键技术领域需深入理解现代高电压测试技术,包括CT型在线监测装置的误差修正模型(需掌握温度补偿公式T=αt+β)和全息成像技术中数字图像相关(DIC)算法的应用。针对特高压场景,应能独立完成500kV紧凑型断路器开断特性的仿真建模,重点分析气吹时间与电弧电压的动态关系。新能源并网背景下,需具备对风电场接地网电位梯度异常的故障诊断能力,熟练运用Python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分析。
实验技能考核要求考生具备完整实验设计能力,以"绝缘子串污秽闪络特性研究"为例,需从ISO 60815标准选取试验电压,设计正弦波与冲击波组合加压方案,并运用Weibull分布拟合实验数据。近年新增虚拟仿真环节,要求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GIS设备局部放电三维模型,重点优化电场计算网格精度(建议单元尺寸≤0.1mm)。
科研能力评估侧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思维,2023年考题要求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绝缘子缺陷识别系统,需整合YOLOv5目标检测算法与迁移学习技术,解决雨雾环境下图像噪声干扰问题。考生应建立"理论建模-仿真验证-实验修正"的闭环研究路径,注重引用广西大学在雷电防护领域(如韦君杰院士团队成果)的最新研究成果。
备考策略建议:第一阶段(1-2个月)完成《高电压工程》(李立浧版)知识图谱构建,重点标注近三年国网科技项目中的技术难点;第二阶段(3-4个月)精读《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2020-2023年相关论文,建立文献计量分析模型;第三阶段(5-6个月)参与广西电网智能巡检项目,积累至少3个完整技术方案。特别关注2024年新发布的GB/T 26846-2023《电力设备数字化建模技术导则》对考试大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