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博初试以方剂学理论体系为核心,注重对传统方剂配伍规律、经典方剂解析及现代研究进展的综合性考察。考试范围涵盖《方剂学》教材基础内容,结合《中医方剂学》研究生指定参考书目及近五年真题分析,重点考察三大能力:一是对君臣佐使配伍原则的深度理解,要求考生能结合具体方剂解析配伍结构;二是对113首核心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的熟练掌握,尤其注重桂枝汤、六味地黄丸等高频考点;三是方剂配伍禁忌与临床加减变化的辩证分析能力,需结合《药对》等延伸资料进行拓展。
考试题型呈现"3+2"结构:基础题(选择题3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60分),附加材料分析题(20分)。近三年数据显示,配伍禁忌类题目出现频率达78%,涉及十八反十九畏的典型配伍案例占32%;经典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相关论述题年均增长15%,重点考察连花清瘟胶囊、丹参滴丸等中药新药研发中的方剂改良逻辑。考生需建立"三维复习模型":纵向梳理方剂发展史(从《伤寒论》到现代方剂学),横向对比同类方剂功效差异(如补中益气汤与四君子汤),立体化掌握方剂临床应用场景(急症与慢性病治疗差异)。
备考建议采用"四轮递进法":首轮通读《方剂学》教材(日均2.5小时)建立知识框架;第二轮精研《方剂学考博精讲》(重点标注广西导师团队研究成果);第三轮模拟近五年真题(严格计时训练);第四轮专项突破高频考点(建立配伍禁忌思维导图、高频方剂临床应用案例库)。特别需关注2023年新增考点:基于方剂基因组学的个性化用药分析,要求考生能结合《中医药学导论》中相关章节进行跨学科论述。建议考生建立"三位一体"资料体系:以教材为基、真题为纲、导师论文为拓展,重点关注广西中医药大学李某某教授团队在方剂智能化配伍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2022-2023年发表SCI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