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考博初试主要考察学术研究能力与专业素养,考试科目包括专业课笔试、英语水平测试、综合面试三部分。专业课笔试重点考察学生发展与教育领域的理论基础,涵盖发展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学习科学等核心课程,要求考生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等经典理论框架有系统掌握,同时需关注近年《中国教育报》刊发的政策文件与《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英语测试采用学术英语写作与专业文献翻译相结合的形式,建议考生重点练习教育类学术论文的摘要写作,掌握CSE、APA等学术引用规范。
备考策略方面,建议考生建立"三维度复习体系":第一维度精读《学生发展心理学》(黄希庭主编)、《现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著)等教材,完成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第二维度通过知网下载近五年考博真题,分析出题规律,特别关注"青少年网络行为干预""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生态重构"等热点议题;第三维度参与导师课题组,协助完成实证研究项目,积累论文发表经验。例如2023年真题中关于"Z世代学习特征与教育技术融合"的论述题,即要求考生结合TBLT教学模式与MOOC平台数据分析。
考试资源推荐包括:①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官网公布的历年招生简章与导师研究方向;②中国知网"学生发展与教育"专题库;③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数据库;④推荐阅读《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Seligman著)与《学习科学导论》(John D. Bransford等著)。备考时间规划建议采用"三轮递进法":9-11月完成基础理论构建,12-次年2月进行专题突破,3-4月实施模拟实战训练。
注意事项需特别关注三点:一是综合面试注重学术潜质评估,建议准备个人研究设想并制作可视化成果展示PPT;二是英语测试中文献翻译部分常涉及发展性评估工具,需熟记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SCL-90心理测评等常用量表;三是关注广州大学"学生发展大数据实验室"等特色研究方向,2024年新增的"人工智能+教育评价"交叉学科方向已纳入培养方案。最后提醒考生注意考试纪律,专业课笔试要求使用黑色签字笔作答,文献翻译需保留原文页码,综合面试着装建议选择深色正装体现学术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