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内科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掌握程度及临床思维能力。根据近五年真题分析,考试内容可划分为四大核心模块:呼吸系统疾病占25%,心血管系统占22%,消化系统占1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占15%,其余为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和传染病学综合题。重点考察《内科学》(第9版)教材中标注的"掌握"和"熟练掌握"知识点,如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原则、STEMI分型与再灌注时间窗、肝硬化门脉高压代偿与失代偿的病理生理机制等。题型设置为闭卷笔试,包含单选题(50分)、多选题(30分)、病例分析题(60分)和论述题(20分),总时长180分钟。近三年病例分析题中,以"老年患者多系统症状鉴别诊断"为主,涉及糖尿病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慢性肾病的交叉综合征占比达65%。考生需特别注意《内科学》配套练习题库中标注的"易错点",如急性肺水肿与心源性肺水肿的鉴别要点、慢性肾病分期与营养管理标准等。建议考生采用"3+2"复习法:3个月系统梳理教材框架,2个月专项突破高频考点,同时结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近三年收治病例建立临床思维模型。考试中病例分析题常采用"主诉+查体异常+辅助检查"三段式命题,要求考生在15分钟内完成诊断流程图绘制,重点考察对隐匿性心衰、早期肺癌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近两年新增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医工结合的呼吸机参数设置、心血管介入术后抗凝方案优化等实践问题,占比提升至12%。考生需关注《中国医学前沿》等期刊最新指南,尤其是2023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更新内容。论述题主要考察对慢性病管理政策的解读,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要求结合广州地区流行病学数据进行论证。考试通过率约18%,竞争激烈程度逐年上升,建议考生在初试成绩达到380分以上时启动复试准备,重点强化临床技能操作模拟训练,包括心肺复苏规范流程、胃肠减压置管技巧等实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