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博初试主要考察学科基础理论、教学实践研究能力及学术创新潜质。根据2022-2023年真题分析,考试结构呈现"3+1"模式:专业课笔试(3小时)、综合面试(30分钟)、外语听力与口语(20分钟),材料审核(1周内完成)。近三年真题显示,专业课笔试中"课程与教学论核心概念辨析"(占比25%)、"教学设计案例评析"(20%)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18%)为高频考点。
重点备考内容应聚焦三大模块:其一,理论基础体系,重点掌握泰勒原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经典理论框架,需能结合《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等教材进行逻辑重构;其二,前沿研究领域,2023年新增"大单元教学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命题方向,需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其三,实证研究方法,重点训练行动研究、个案研究、量化研究等方法的适用场景与操作流程,近三年真题中相关案例分析题占比达35%。
备考策略建议采用"三维递进"模式:基础阶段(3-6个月)完成3轮教材精读,建立知识图谱;强化阶段(2个月)进行真题反向拆解,总结高频考点与命题规律;冲刺阶段(1个月)聚焦导师团队研究方向,如张华教授的"课程实施理论"、王磊教授的"学科教学论比较研究"等,针对性准备学术成果展示。特别要注意2023年新增的"教学评一体化"考核要求,需掌握SOLO分类理论、表现性评价等工具的应用。
材料审核环节需特别注意:①学术成果提交需包含近3年核心期刊论文(CSSCI优先),实证研究类成果需附研究伦理审查证明;②研究计划书撰写应体现"问题意识-理论创新-实践价值"的逻辑闭环,建议采用"痛点分析-理论嫁接-方案设计"的三段式结构。面试环节高频问题包括:如何处理课程标准与校本课程的关系?人工智能对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影响?建议准备3个以上研究案例进行多维度阐释。
需特别关注2024年新修订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变化,新增"教育神经科学""学习科学"等交叉学科考核要求,建议补充《教育神经科学导论》《学习科学导论》等拓展阅读。最后提醒考生注意时间节点:2024年12月1日网报,12月25日材料审核,次年1月15日初试。建议提前联系导师组,获取最新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调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