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河大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思政考博初试资料的核心备考方向聚焦于"三教融合"背景下的学科交叉创新,以及新时代基础教育阶段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根据近五年真题大数据分析,考试命题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学科知识占比60%,其中现代教育技术(含智慧课堂设计、AI+教育应用)占25%;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占比20%,重点考察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实操模块;三是思政元素渗透率35%,要求考生在学科教学案例中自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科知识部分需重点突破《教育技术学导论》(第4版)中智能教育系统开发流程、TPACK理论在小学课堂的实践应用,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的人际交往模块。2022年真题中关于"基于VR技术的道德情境教学设计"论述题,要求考生既掌握Unity3D建模技术基础,又能结合《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的价值引领要求。建议考生建立"技术工具+教学目标+思政映射"的三维知识框架,例如在制作《红色文化》微课时,需同步考虑H5交互设计、学生认知规律和家国情怀培养路径。
心理健康教育备考需建立"理论-工具-案例"的立体化知识树。重点掌握积极心理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如2023年新增考点"基于MBTI性格测试的差异化辅导策略"。需熟练运用OH卡牌、沙盘游戏等12种以上心理辅导工具,同时关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条款的具体实践要求。近三年真题中,"网络成瘾干预方案设计"类题目占比达18%,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技术、学校-家庭协同机制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相关条款。
思政教育模块需深度解析"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的融合范式。重点攻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纲要》中"小学阶段价值启蒙"章节,掌握"三全育人"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地路径。2021年真题"语文课《少年中国说》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育"案例分析,要求考生从文本解读、活动设计、评价反馈三个维度构建思政教育闭环。建议建立"四史教育+学科知识+实践载体"的备课模板,如数学课《统计图》教学可融入脱贫攻坚数据可视化分析,英语课《My Dream》演讲可衔接职业理想教育。
备考策略上建议采用"三轮递进式"复习法:首轮(1-2月)完成《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6部核心教材精读,标注至少200个跨学科知识连接点;二轮(3-4月)进行真题模考训练,重点突破近五年36道主观题,建立"考点-答题模板-高频错误"数据库;三轮(5-6月)开展个性化模拟教学,录制10节融合思政元素的微课视频,邀请导师从教学设计、技术应用、价值引领三个维度进行诊断。特别注意关注2024年新增的"人工智能伦理教育"考核点,需系统学习《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中青少年教育专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