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学国际商务金融专硕税务专硕考博初试主要考察政治、专业课(含国际商务、金融、税务方向)和英语三个科目。专业课考试分为两部分:一是专业基础课,涵盖国际经济学、公司金融、国际商法等核心课程;二是专业方向课,税务方向侧重税收理论与实务、国际税收协调、数字经济税收等前沿领域。考生需重点掌握以下备考要点:
1. 考试科目与分值分布
政治(100分)和专业课(300分)各占40%,英语(100分)占20%。专业课中专业基础课占150分,专业方向课占150分。近年真题显示,专业方向课中数字经济税收、跨境并购税务筹划、BEPS(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等热点问题出现频率达35%以上。
2. 核心参考书目
- 《国际经济学》(第9版)保罗·克鲁格曼(专业基础课)
- 《公司金融理论》(第13版)罗斯(专业基础课)
- 《国际税收学》(第4版)王建平(专业方向课)
- 《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研究》中国税务学会(2022年版)
- 《BEPS十项行动计划操作指南》OECD(2023年修订版)
3. 复习方法与时间规划
建议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复习:
① 基础阶段(3-6个月):完成4门核心课程精读,建立知识框架。每天投入3小时专业阅读,重点标注近5年CSSCI期刊中与考博方向相关的文献。
② 强化阶段(2个月):针对《国际税收协调机制》《数字经济征税权分配》等12个高频考点进行专题突破,整理3-5万字专业笔记。每周完成2套模拟卷并分析错题。
③ 冲刺阶段(1个月):重点攻克近8年真题,建立"考点-真题-论文"三维对照表。每日进行3小时模拟考试,训练时间分配能力。
4. 真题分析与预测
2019-2023年真题显示:
- 专业基础课:国际直接投资(出现4次)、跨国公司转移定价(3次)、国际金融风险管理(2次)
- 专业方向课:数字经济征税权(连续5年出现)、跨境服务税(CST)立法(2022年新增考点)、环境税改革(2023年重点)
预测2024年可能新增考点:数字服务税(DST)国际协调、碳关税(CBAM)税收影响、区块链技术在税务征管中的应用。
5. 备考资源整合
① 官方资料:关注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官网发布的《考博大纲(2023修订版)》,重点收集近3年专业方向课参考书目调整说明。
② 学术资源:中国知网(CNKI)下载近5年税务方向CSSCI论文(检索式:SU='国际税收' AND (2018-2023)),整理高频关键词云。
③ 实务资料:获取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收司《2023年重点税源企业跨境税务管理指引》、OECD《数字经济税收报告》中英文版。
④ 导师资源:通过学术会议(如中国税务学会年会)或邮箱联系导师,获取其近年研究课题相关资料。
6. 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专业方向课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建议采用"PESTEL分析框架"应对实务题:
① 政治题:结合二十大报告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注意"双循环""共同富裕"等关键词
② 专业基础课:运用DSGE模型分析国际经贸问题,关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演变
③ 专业方向课:采用"国际规则-国内立法-企业应对"三段式答题结构,例如分析数字服务税时:
- 国际层面:OECD双支柱方案进展
- 国内层面:《增值税暂行条例》修订动态
- 企业层面:转让定价文档准备要点
7. 备考策略优化
- 建立错题追踪系统:将错题按"国际税收协定滥用""金融衍生品税务处理"等20个分类整理
- 实务模拟训练:定期参加上海市国际税收研究会组织的模拟谈判,提升实务操作能力
- 时间管理:政治(每日1.5小时)、英语(每日1小时)、专业课(每日4小时)
- 资源更新:每月订阅《国际税收》杂志,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收司官网政策动态
8. 特别提示
2024年考博新增"学术潜质评估"环节,建议:
① 在研课题:若有与数字经济税收相关的在研项目,需整理结题报告和核心数据
② 学术成果:发表过CSSCI期刊论文者,需准备代表作的修改稿和审稿意见
③ 实践经历:具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税务部门实习经历者,需准备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考生需特别注意:2023年考博改革后,专业方向课考试增设"热点问题辨析"环节(30分),要求对"数字货币征税可行性""全球最低企业税实施难点"等议题进行正反方论证。建议每周进行2次模拟辨析训练,掌握"数据支撑-理论分析-政策建议"的论证逻辑。
备考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华东政法大学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税收协同改革等区域特色政策,相关研究可参考《上海国际税收发展蓝皮书(2023)》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税收创新案例集》。建议组建3-5人备考小组,定期进行模拟面试和论文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