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考博真题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试卷库
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真题网|考博试卷下载|考博信息|昊天信息咨询中心 www.51kaobo.cn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考博真题-3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科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创建时间:2025-10-20 10:40:1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作为我国林业科研领域的核心机构,始终致力于引领林业科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涵盖森林资源学、生态学、森林植物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森林经理学、森林生态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生物技术、林业经济管理、水土保持工程、森林环境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生态修复技术、林业信息技术等15个学科方向,其中森林资源学、生态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余为二级学科授权点。

在招生规模方面,各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保持在20-30人区间,特别强调"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要求每位博士生配备1名学术导师和1名产业导师。例如森林资源学专业重点培养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能力,要求申请者具备资源调查、GIS技术应用或碳汇计量相关研究基础;生态学专业则突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优先录取具有生态模型开发或遥感监测经验者。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新增"林业碳中和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叉学科方向,由林草局生态保护与修复司与我院联合设立,重点研究森林固碳计量、CCER开发、GEP核算等前沿领域。该方向实行"科研-实践-政策"三位一体培养,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试点项目直接对接,提供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研究机会。

导师团队配置体现学科交叉特色,如森林植物学研究所王教授团队(森林遗传育种方向)与木材科学研究所李研究员(生物质材料方向)联合招收"林木遗传改良与生物基材料"交叉课题博士生;水土保持研究所张院士领衔的"黄土高原生态修复"项目组,同时招收生态学、水土保持工程、环境工程等多学科背景学生。

培养体系突出"四维融合":理论课程设置涵盖《高级森林生态学》《林业大数据分析》等12门核心课程;科研训练要求博士生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2篇以上第一作者论文;实践环节安排3-6个月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现场蹲点,如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经济带造林项目;国际交流方面,与德国弗莱堡大学、美国林务局等机构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每年选派10%博士生参与海外访学。

报考条件严格限定为已获得相关领域博士学位或具有5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特别强调"破格录取"标准:在林业碳汇计量、生态修复技术等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成果的青年学者,可不受学历限制直接申请。2023年录取数据显示,最终录取考生平均年龄34.2岁,具有海外研修经历者占比达28%,其中3人曾获国际林联(IUFRO)青年科学家奖。

招生流程采取"三审制":初筛阶段重点审查科研成果转化潜力,组织面试时设置"技术方案设计"实战考核,录取后签订《科研任务书》明确成果产出要求。特别设立"林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计划,要求博士生毕业后必须服务基层林业单位不少于3年,服务期间研究成果可折算为学位论文学分。

支撑平台方面,研究院拥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监测与可持续管理重点实验室、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等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配备价值2.3亿元的激光雷达扫描系统、无人机遥感集群和超算中心。实验林场分布在全国12个生态类型区,提供从热带雨林到高寒草甸的完整研究场景。

在近年成果转化方面,2022届博士毕业生中,有17人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国家公园建设,包括武夷山国家公园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大熊猫国家公园智能监测系统等;6人获得"林业青年科技奖",3项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超5.8亿元。毕业生就业去向显示,63%进入科研院所,22%任职于林业政府部门,15%创办林业科技企业。

 

联系手机:13323216320   邮箱:shenyan814814@126.com

申老师

周一至周六
8:00-18:00

联系方式
1332321632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