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作为我国大气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其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充分体现了学科前沿性与科研实践性的深度融合。2023年招生目录显示,大气科学专业下设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动力气象学、大气遥感与应用、大气环境与生态等6个研究方向,其中新增"碳中和与大气环境"交叉学科方向,要求申请者具备数学建模、数值模拟或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经验,特别欢迎具有卫星遥感、机器学习与大气物理交叉背景的申请者。
报考条件严格限定为国内外获得气象、大气、环境、物理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者,且需提供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SCI论文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证明。英语水平要求达到CET-6(580分)或雅思6.5(写作6.5),部分涉及国际合作的导师组要求提供托福成绩。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起实施"预报名-材料审核-考核评估"三阶段制,预报名截止时间为每年的12月1日,通过初审者需在次年3月完成包含专业笔试(含流体力学与统计物理综合科目)和英语听力测试的考核环节。
研究方向设置凸显学科特色: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方向重点招聘具备气候模式开发经验的研究者,要求掌握WRF、CMIP6等主流模型;动力气象学方向强调数值天气预报与数据同化技术,需提交过LIS/DAS系统操作案例;大气遥感与应用方向新增"行星 atmospheres remote sensing"子课题,要求熟悉Hyperion、Sentinel等卫星数据解译技术。申请者需在个人陈述中明确标注意向导师及具体研究课题,研究所官网同步更新各课题组2024年度拟招生名额(含2-3个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席位)。
科研经历评估采用"三维度矩阵":纵向维度考察硕士阶段课题延续性,横向维度分析跨学科研究能力,创新维度侧重理论突破或技术改进。建议申请者提前6个月与目标课题组建立联系,参与组内开放课题研究,例如近期"大气边界层湍流能量传递机制"项目已开放3个预研岗位。材料提交需包含研究计划书(不少于8000字,需包含技术路线图与可行性分析)、代表性论文全文及推荐人学术评价(至少2位院士或领域知名专家)。每年4月15日为材料审核截止日,通过者将进入终面环节,考核采用"学术报告+随机答辩"模式,重点评估学术潜力和科研诚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