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化学材料与化工材料方向)以及物理与化学学科教学方向的考博真题呈现出鲜明的学科交叉性和教学实践导向,反映出对化学教育研究者学术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的双重考核要求。从历年真题分布来看,学科交叉融合类试题占比达35%,重点考察材料科学、物理化学与教育技术的交叉应用,例如2021年出现的"基于原位表征技术的材料教学设计"论述题,要求考生结合透射电镜、同步辐射等现代分析手段,设计高中化学教材中纳米材料章节的教学方案,并论证其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教学实践类试题占28%,注重考察教育理论转化能力。2022年"化工原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开发"案例分析题要求考生基于Aspen Plus仿真平台,构建精馏塔教学模块,同时需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说明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互补关系。此类题目不仅要求考生掌握化工流程模拟技术,还需具备将ABET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融入课程设计的实践能力。
前沿技术融合类试题占比22%,强调科研反哺教学。以2023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教学资源建设"论述题为例,要求考生整合Nature Energy最新研究成果,设计涵盖晶体缺陷调控、界面工程等关键技术的模块化教学资源包,并论证其对学生材料合成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此类题目特别关注国家重大专项(如"十四五"新材料创新发展工程)相关成果的转化应用。
教育评价创新类试题占15%,突出评估体系重构。2020年"基于OBE理念的化学实验考核方案设计"简答题要求考生构建包含可观测行为(如实验安全规范)、过程性数据(如HPLC方法优化次数)和成果产出(如专利撰写能力)的三维评价模型,体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深度理解。
考生备考应重点关注三个维度:其一,强化跨学科知识图谱构建,建议系统学习《材料基因组学导论》《计算化学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等前沿著作;其二,提升教育技术整合能力,需熟练掌握Matlab化学建模、COMSOL多物理场仿真等工具;其三,关注教育政策导向,重点研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新增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生活"等模块的教学实施路径。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新增的"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化工教学案例开发"论述题,标志着命题方向向国家战略需求深度对接,考生需建立"技术原理-教学转化-社会价值"三位一体的答题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