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与化工考博考试体系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核心,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研究方向。根据近五年真题分析,考试分为专业课笔试(300分)和综合面试(200分),其中专业课笔试包含材料科学基础(60%)、材料物理与化学(30%)、材料加工工程(10%)三个模块。2021年真题显示,晶体缺陷与相图(25分)、扩散机制与材料强化(20分)、复合材料界面结合(15分)为高频考点。
材料科学基础部分重点考察晶体学基础(原子半径计算、晶系特征)、相图分析(杠杆定律应用、共晶反应判断)、缺陷类型(位错滑移机制、晶界工程)。典型例题为2022年简答题"解释第二相强化机制时为何要区分析出强化与弥散强化",要求从位错运动受阻机理、强化效果差异、工艺条件影响等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材料物理与化学侧重材料微观结构-性能关系,2023年论述题"纳米材料量子限域效应"需结合能带理论、尺寸效应公式(QY=2.314×10^-9×d^-1)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金属/半导体纳米颗粒的带隙变化规律。
材料加工工程模块近年新增增材制造考点,2020年应用分析题要求设计钛合金3D打印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层厚),需综合热传导方程(Q=ηAΔT/t)和收缩率公式(δ=0.011×E×L/ρc)进行计算。面试环节注重科研潜力评估,2022年有3组考生被问及"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方案",要求展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表征手段(TEM/SAED/EBSD)及可能遇到的缺陷问题。
备考建议:建立"三维度复习体系"——基础理论(教材+近十年真题)、前沿技术(JOM、 Scripta Materialia等期刊论文)、工程实践(南航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突破相图动态分析(推荐使用Mettler软件模拟)、微观组织定量描述(Imagepro图像分析技术)、计算材料学基础(Materials Studio操作)。近三年真题显示,涉及航空材料(如Inconel718热处理)、新能源材料(固态电解质制备)的题目占比提升至35%,需关注《航空材料学报》等核心期刊。建议考生在2024年3月前完成3轮复习:首轮夯实基础(4-6月),二轮专题突破(7-8月),三轮模拟实战(9-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