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博考试自2018年设立以来,已形成具有中医特色与西医影像技术深度融合的命题体系。近五年真题显示,考试内容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中医影像诊断与西医影像技术的交叉融合占比从32%提升至47%,二是核医学在中医药治疗评估中的应用题量增加3倍,三是临床案例分析题占比稳定在45%以上。
在影像学基础部分,2021年真题要求结合中医经络理论分析肺部CT影像的异常表现,正确答案需同时引用《黄帝内经》"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征。核医学技术题注重实践应用,如2022年考试中,一道关于放射性药物在针灸治疗肿瘤疗效评估中的示踪剂选择题,要求考生综合比较¹³¹I、¹⁸F- FDG、⁸⁹Zr- DOTA等示踪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其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影像诊断成为命题重点领域,2023年新增的"四诊影像学整合分析"题型要求考生根据舌象CT影像(舌体厚度、齿痕深度)、脉象超声频谱图(脉波形态、频谱特征)及脉压测量数据,构建中医体质辨识的影像学模型。该题型正确率仅为38%,反映出考生在整合多模态影像数据与中医辨证标准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研究方法学考核持续强化,近三年真题中涉及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评价、中医证候与影像参数相关性分析的研究设计题占比达28%。2020年考题要求设计多中心RCT研究方案,评估艾灸关元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踝反射阈值及下肢动脉血流储备指数的影响,需同时满足中医标准化操作规范和西医影像定量分析标准。
备考策略建议考生建立"三维知识框架":纵向贯通CT、MRI、核医学等影像技术原理,横向整合中医经络理论、脏腑辨证与影像解剖学,立体化掌握影像组学与中医证候的关联模型。重点突破CT灌注成像在痰瘀互结证辨识中的应用、¹⁸F- FDG-PET/CT在中药复方抗肿瘤疗效动态监测中的示踪规律等交叉领域。建议每周完成2套模拟试卷训练,重点关注近三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西医结合影像诊断技术操作规范》及《核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指南》中的新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