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中医儿科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专业基础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考试科目包括中医儿科学专业基础(301)、中医内科学专业基础(302)及中医综合(304)。考生需重点掌握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考试重点与核心知识点
1. 中医儿科学基础理论
(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邪气、脏器娇嫩等核心理论
(2)四诊要点:小儿望诊(面色、舌象)、闻诊(哭声、气味)、问诊(喂养史、疾病史)、切诊(脉诊特殊技巧)
(3)辨证论治体系: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在儿科的应用差异
2. 核心章节突破
(1)小儿常见病证治:发热(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鉴别)、惊风(六证分型与急救)、咳嗽(痰热壅肺与肺脾气虚证治)、腹泻(湿热泻与脾虚泻方药配伍)
(2)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从《诸病源候论》到现代儿科学体系构建的关键文献梳理
(3)方剂学重点:六味地黄丸、导赤散、保和丸等儿科经典方剂配伍规律
3. 现代研究热点
(1)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三阶干预"理论(发作期-缓解期-维持期)
(2)中医体质辨识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王琦九种体质与儿科疾病关联性研究)
(3)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如参苓白术散调节肠道菌群机制
二、历年真题分析(2018-2022)
1. 题型分布:简答题(40%)、论述题(30%)、病例分析题(30%)
2. 高频考点:
(1)方剂配伍禁忌:如六味地黄丸与温阳剂联用问题(2019年简答题)
(2)中医儿科学术争鸣:卫气营血辨证与卫分证分型论战(2021年论述题)
(3)临床思维训练: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2022年病例分析)
三、备考策略与资料整合
1. 分阶段复习法:
(1)基础阶段(3-6月):完成《中医儿科学》(7版)精读+《中医儿科学考研考博指导》知识图谱构建
(2)强化阶段(7-9月):建立"病-证-方-药"四维复习模型,重点突破《中医内科学》与儿科学交叉章节
(3)冲刺阶段(10-12月):完成近5年真题3轮模拟,建立错题溯源机制
2. 真题训练要点:
(1)病例分析题需注意"三现原则"(现症-现脉-现舌)的应用
(2)论述题应采用"理论溯源-现代发展-临床应用"三段式答题框架
(3)方剂配伍题重点掌握"君臣佐使"在儿科方剂中的特殊体现
3. 特色备考资料:
(1)整理近三年导师团队发表的儿科临床研究论文(重点关注JAMA Pediatrics、中华儿科杂志)
(2)制作"儿科特色诊疗技术"思维导图(包括小儿推拿特定穴定位、小儿针灸取穴规律)
(3)建立"西医知识衔接"专题:如哮喘的气道重塑与中医"肺络理论"的对应关系
建议考生在系统复习基础上,重点加强临床案例分析能力训练,可将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典型病例转化为模拟试题,注意把握"中医特色诊疗方案"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要求。同时关注2023版《中医儿科诊疗指南》更新内容,特别是儿童雾化吸入治疗推荐方案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