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设计美术与书法、工业设计工程考博初试资料整理如下:
一、考试科目与时间安排
1. 初试科目(满分1000分):
- 101思想政治理论(全国统考)
- 201英语一(全国统考)
- 347艺术专业综合(自命题)
- 434工业设计工程(自命题)
2. 考试时间:
- 2023年12月24日(按国家统一安排)
- 347艺术专业综合考试时间3小时
- 434工业设计工程考试时间3小时
二、核心备考资料
(一)347艺术专业综合
1. 必考教材:
- 《艺术学概论》(王宏建,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国美术简史》(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国设计史》(何政广,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扩展阅读:
- 《设计艺术学》(李砚祖,人民美术出版社)
- 《设计学概论》(李砚祖,湖北美术出版社)
- 《当代艺术与设计》(吕品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二)434工业设计工程
1. 必考教材:
- 《工业设计史》(何人可,重庆大学出版社)
- 《产品造型设计》(赵超,机械工业出版社)
- 《人机工程学》(范永康,机械工业出版社)
- 《设计方法学》(诺曼,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实践资料:
- 《设计思维与用户体验》(唐纳德·诺曼,中信出版社)
-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近五年全国工业设计学科竞赛优秀作品集
三、备考策略与时间规划
1. 分阶段复习:
- 基础阶段(3-6月):完成教材精读+建立知识框架
- 强化阶段(7-9月):专题突破+真题训练
- 冲刺阶段(10-12月):模拟考试+热点追踪
2. 专题重点:
- 设计理论:重点掌握设计思维、设计流程、设计伦理
- 设计史论:中国近现代设计发展脉络、国际设计运动
- 工业设计:人机交互、可持续设计、智能产品设计
四、真题分析与答题技巧
1. 近五年347真题趋势:
- 设计美学占比提升(年均15%)
- 数字艺术与新媒体设计题量增加
- 跨学科题目占比达30%
2. 答题规范:
- 理论题采用"总分总"结构(理论阐述+案例分析+个人见解)
- 实践题注重设计流程完整展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方案深化)
- 图纸绘制需符合GB/T 14689标准
五、导师研究方向与论文要求
1. 设计学组:
- 数字媒体艺术(王XX教授)
- 传统工艺现代化(李XX教授)
- 艺术设计交叉研究(张XX教授)
2. 工业设计组:
- 智能产品创新(陈XX教授)
- 可持续设计(赵XX教授)
- 服务设计(周XX教授)
3. 论文要求:
- 选题需结合学院"智能制造与艺术设计"交叉学科方向
- 外文文献占比不低于30%
- 实践成果需包含设计草图、3D模型、用户调研报告
六、备考资源与注意事项
1. 官方资源:
- 学院官网(每年9月更新招生目录)
- 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 设计学科实验室开放项目
2. 加分项:
- 参与导师横向课题(优先考虑)
- 在《装饰》《美术观察》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 获得省级以上设计类奖项
3. 风险提示:
- 2023年新增"设计数字化"考核模块
- 工业设计工程科目的手绘题占比提升至40%
- 注意区分设计学(学术型)与设计(专业型)培养方案差异
备考周期建议:建议至少提前12个月系统准备,重点突破设计理论体系构建,同步关注2024年3月学院公布的拟录取名单分析。建议组建5-7人备考小组,定期开展模拟答辩(每年10月起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