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博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专业基础、科研实践能力和学术潜力。考试内容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涵盖材料科学基础理论、专业前沿技术及工程应用,面试重点评估科研经历、学术志趣和英语沟通能力。考生需系统复习《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合成与加工》等核心教材,结合近年北航材料学院在先进复合材料、纳米材料、智能材料等领域发表的SCI论文(如《Composites Part B》《Acta Materialia》等期刊)进行拓展阅读。
考博初试笔试科目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包含材料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表征)、材料制备工艺(3D打印、粉末冶金)、性能优化(强化机制、断裂理论)三大模块,参考书目为学院指定版本《材料科学基础》及近五年考博真题汇编。建议考生重点突破非晶合金相变动力学、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优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设计等北航特色研究方向,相关案例可参考学院官网公布的科研项目申报书。
面试环节占比40%,采用"英语自我陈述+专业问题+科研设想"三段式考核。英语部分需准备800-1000字个人陈述(含本科至博士阶段研究经历),专业问题涉及近期Nature Materials、Science Advances等顶刊热点(如拓扑材料、超导材料),科研设想需体现与北航"空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契合度。近三年真题显示,约35%面试问题与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如陶瓷基复合材料热防护系统)直接相关。
考生需提前联系报考导师,通过邮件提交个人研究设想(建议包含具体实验方案和预期创新点)。特别关注2023年学院新增的"超材料与智能结构"交叉学科方向,相关考试大纲已纳入《先进材料制备与性能评价》补充教材。最后阶段的模拟面试建议在学院研究生会组织的"博导面对面"活动中进行,该活动每年10月由学院教学委员会主办,提供真实考场环境和考官评分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