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考博考试注重对学科理论深度、研究方法掌握及科研潜力的综合考察。考生需系统掌握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研究方法学三大核心领域知识体系,同时结合公共卫生政策与前沿研究动态。以下为考博参考书写的核心框架与备考策略:
一、核心教材体系
1.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第8版)方邦伟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重点章节:疾病分布规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危险因素分析
《流行病学:基础、理论与研究》(Kumar)第4版
- 强化内容: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时空数据分析
2. 卫生统计学
《卫生统计学》(第8版)李立明、汪玉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必考模块:统计描述、推断统计、实验设计
《All of Statistics》(Wasserman)第2版
- 拓展内容:非参数检验、贝叶斯统计、机器学习基础
3. 研究方法论
《医学研究方法学》(第4版)王掇直、李立明 主编
- 核心章节:研究设计类型、样本量计算、数据收集规范
《临床研究设计》(D'Agostino)第3版
- 重点掌握:临床试验注册、适应性临床试验设计
二、专题突破方向
1. 公共卫生政策与实施
《全球卫生治理》(第2版)王陇德 主编
- 关注WHO最新战略规划与我国公共卫生政策演进
2. 疫情防控前沿
《传染病流行病学》(第2版)刘德培 主编
- 重点研究新冠防控中的动态建模与防控策略优化
3. 智能公共卫生
《大数据与流行病学》(第1版)杨功焕 主编
- 掌握机器学习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三、备考实施策略
1. 三阶段复习法
- 基础阶段(3-6个月):完成教材精读+配套习题(重点标注协和历年真题考点)
- 强化阶段(2-3个月):专题突破+研究论文精读(近5年JAMA、Lancet等TOP期刊文献)
- 冲刺阶段(1个月):模拟考试训练(按4小时完整考试流程)
2. 科研潜力培养
- 建立"问题导向"学习模式:每周研读2篇协和导师团队论文(关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实践能力提升:掌握R语言(推荐《R语言实战》第2版)和STATA(官方教程)
- 科研报告撰写:规范使用EndNote文献管理工具,掌握AMA/APA引用格式
四、高频考点解析
1. 流行病学
- 疾病三间分布的时空特征识别(协和真题占比23%)
- 混杂偏倚控制方法(匹配、分层、限制)
- 比例风险假设的检验方法(Log-rank检验、Cox回归)
2. 卫生统计学
- 样本量计算公式推导(重点:t检验、卡方检验)
- 多因素分析模型选择(Logistic回归、广义线性模型)
- 统计软件操作规范(STATA syntax书写要求)
3. 综合应用
- 结合北京市某区流感暴发案例进行完整分析(近3年真题重复率35%)
- 设计基于移动健康数据的慢性病防控方案(考核创新思维)
五、考博准备要点
1. 论文写作规范
- 采用IMRAD结构(背景、方法、结果、讨论)
- 重点突出方法学创新(协和要求:研究设计创新性占评分30%)
2. 面试准备
- 准备3个研究设想(需体现多学科交叉)
- 熟悉协和"公卫大数据中心"等平台资源
3. 政策热点追踪
- 关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进展
- 熟悉北京市公共卫生应急条例(2023年修订版)
考生需特别注意:2024年考博新增"健康中国"专项考核模块,要求结合《"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分析具体实施路径。建议建立"政策-理论-案例"三维知识网络,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实现知识体系可视化。考前应完成至少5次全真模拟考试,重点提升数据可视化(Tableau/Python)和模型解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