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机械工程考博考试体系以"基础理论+前沿技术+科研能力"三维融合为特色,其参考书目与研究方向紧密衔接。机械工程学科依托信息通信领域的学科优势,在智能装备、机器人系统、精密制造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考生需重点把握以下核心内容:
一、核心参考书目体系
1. 基础理论类
《机械设计(第五版)》孙训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力学(第五版)》孙训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第七版)》周衍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姜宗连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专业前沿类
《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李华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电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张玉峰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精密测量与控制技术》王田苗等编(科学出版社)
3. 科研能力类
《机械工程学科前沿》机械工程学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工艺学》孟少农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器人学导论》王越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考试重点分析
1. 基础理论模块(占比40%)
(1)机械设计:重点考核齿轮传动、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等典型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2)材料力学:应力应变分析、强度理论应用、组合变形计算
(3)理论力学:刚体运动学、动力学三大定律应用、拉格朗日方程
2. 前沿技术模块(占比35%)
(1)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2)精密制造:激光加工、增材制造技术原理
(3)交叉学科:机械-信息融合系统设计(重点考察PID控制、传感器技术)
3. 科研能力模块(占比25%)
(1)实验设计:正交试验法、可靠性试验方案制定
(2)论文写作:文献综述方法、创新点提炼技巧
(3)项目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书撰写规范
三、备考策略建议
1. 分阶段复习法
(1)基础阶段(3-6个月):建立知识框架,完成教材精读+课后习题(建议每日4小时)
(2)强化阶段(2个月):专题突破(如智能控制算法、精密测量技术),整理错题本
(3)冲刺阶段(1个月):模拟考试(严格计时),重点记忆高频考点(近5年真题重复率约30%)
2. 科研能力培养
(1)每周研读2篇机械工程领域SCI论文(推荐《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2)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建议提前6个月联系导师,参与实验室开放课题)
(3)掌握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重点考核机器人运动学仿真)
3. 面试准备要点
(1)研究计划:需包含技术路线图(甘特图)、创新性论证(理论/应用层面)
(2)英文测试:重点考察专业英语写作(摘要、引言撰写能力)
(3)交叉学科:准备机械-信息融合案例(如智能仓储系统设计)
建议考生建立"三本笔记":错题本(记录典型错误)、文献本(整理前沿技术)、项目本(汇总研究思路)。特别注意关注北邮机械工程研究院官网(每年3月更新)发布的《学科发展白皮书》,其中包含重点研究方向与实验室开放课题信息。考试时间通常安排在每年12月,初试采用笔试(含专业科目+英语),复试包含英语口语、专业答辩及实验操作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