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及材料工程方向考博分析如下:
一、专业特色与研究优势
1. 材料化学方向:聚焦纳米复合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三大领域,依托国家超导材料与磁共振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化学所、宁德时代等建立联合实验室。近三年承担国家级项目27项,发表SCI一区论文136篇。
2. 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重点发展先进金属材料(钛合金/高温合金)、智能响应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拥有福建省智能材料与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2022年材料学科ESI全球排名第1.2‰。
3. 材料工程方向:以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涵盖3D打印、表面工程、材料失效分析等方向,与福耀玻璃、武夷山水泥等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近五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8项。
二、考博考核体系
1. 专业笔试(300分)
- 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35%)+有机化学(30%)+材料表征技术(25%)
-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40%)+材料力学性能(30%)+计算材料学(30%)
- 材料工程:材料加工技术(35%)+工程材料学(30%)+先进制造工艺(35%)
2. 综合面试(200分)
- 英文文献翻译(15分钟)
- 专业核心问题(如"解释相场理论在合金设计中的应用")
- 研究计划答辩(需包含技术路线图与预期成果)
3. English考核(100分)
- 专业英语写作(150词材料研究进展评述)
- 口语问答(重点考察科研思维与学术表达)
三、备考策略
1. 材料化学:强化有机合成路线设计能力,重点突破XRD、TEM等表征技术分析,推荐精读《Advanced Materials》近三年高分子材料相关论文。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立材料体系知识图谱,重点掌握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建议完成3个以上Matlab/Python材料建模案例。
3. 材料工程:深入理解ISO/ASTM标准体系,熟练运用FEA进行结构优化,需具备企业真实项目经验(如参与过某型号航空铝材研发项目优先)。
四、导师组选择建议
- 45岁以下青年学者占比62%,建议优先选择近三年有Nature子刊论文的导师
- 导师团队规模普遍5-8人,注意查看其产学研合作项目数量(如与福信智控合作的智能传感项目)
- 材料化学方向推荐张XX教授(石墨烯复合材料)、材料工程方向建议李XX教授(增材制造)
五、新增考核要求(2023年)
1. 材料化学:要求提交过国际会议海报或专利(非必须但加5-8分)
2. 材料工程:需通过工程材料加工技能认证(如CSWP认证)
3. 所有方向均要求提供英语六级成绩(最低430分)
备考时间建议:
- 6-8月:完成专业核心教材精读(推荐《材料科学基础(5版)》)
- 9-10月:参加学院组织的模拟面试(每年9月第三个周六)
- 11月:提交研究计划书初稿(重点突出创新性)
- 12月:参加校预考核(需现场演示实验操作)
注:2024年拟新增"材料基因组计划"专项考核模块,建议提前学习Materials Project数据库使用方法。每年3月15日-4月30日为正式报名期,建议提前注册学信网考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