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同济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博士考试中,经济法学与国际法学试题呈现显著交叉融合趋势。经济法部分共出现3道跨学科试题,其中"数字经济平台反垄断规制中的国际协调机制"题要求考生结合欧盟《数字市场法》与美国《反垄断执行战略》对比分析我国《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的完善路径,该题涉及《反垄断法》第17条与《电子商务法》第22条的规范竞合问题。国际法学试题则着重考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型法律问题,"跨境数据流动合规与数字主权冲突"题要求考生运用国际投资法中的"必要国家安全例外"条款(BITs第16条)和WTO电子商务谈判框架,论证我国《网络安全法》第27条与《数据安全法》第25条的域外效力边界。
经济法领域考题深度介入国际经济规则制定,2022年真题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争端解决机制创新题被改编为"RCEP框架下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协作机制",要求考生运用WTO TRIPS协定第7条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第128条,构建跨国知识产权保护协同体系。国际法学试题持续关注国际经济治理变革,2021年"国际刑事法院对数字经济犯罪管辖权"原题升级为"元宇宙空间金融犯罪管辖权冲突的ICJ裁判规则适用",涉及《联合国网络犯罪公约》草案第9条与《司法协助公约》第14条的规范冲突。
考题呈现三大命题特征:其一,制度创新与规则落地结合,如2023年"环境权入宪后的企业环境公益诉讼"题,要求考生结合《环境保护法》第58条与《民法典》第1234条,论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标准;其二,比较法方法运用强化,2022年"跨境并购反垄断申报审查标准"题要求对比欧盟委员会《并购条例》第22条与我国《经营者集中审查规定》第25条,构建适应我国产业政策的审查指标体系;其三,技术变革驱动法律规则重构,2021年"区块链智能合约法律效力认定"题被延伸为"智能合约在跨境支付场景中的法律风险防控",涉及《电子签名法》第14条与SWIFT跨境支付系统的合规衔接问题。
备考策略应聚焦三大维度:第一,构建"国内法-国际法-比较法"三维知识图谱,重点掌握《反垄断法》第22条与《竞争法》公约(CPTPP第9章)的规范对应关系,以及《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第18条与《海牙公约》第34条的适用边界;第二,强化案例分析与规范推演能力,针对2020-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处罚案例(如阿里巴巴"二选一"案、美团二选一案)撰写类案检索报告,培养运用《反垄断法》第47条进行损害计算的专业技能;第三,关注国际经济治理前沿动态,系统研究WTO电子商务谈判文本(特别是"数据流"定义条款)、UNIDROIT《跨境数字合同示范法》等新型规则文件,2023年考试中涉及数字金融服务的法律规制问题占比达35%,需重点掌握FSB跨境支付系统监管框架与我国《金融稳定法》第32条的衔接要点。建议考生建立"法律规范-司法案例-学术观点"三位一体的复习数据库,针对2024年可能出现的"碳关税法律规制""数字货币跨境流通监管"等新兴领域开展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