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及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具有显著的研究优势,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学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以智能计算、网络与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专业侧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型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操作系统、算法理论等基础研究,人工智能方向聚焦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则深耕5G/6G通信、物联网与卫星导航技术。
考试科目设置体现学科特色,计算机技术考数据结构与算法(重点考察动态规划、图论算法)、计算机系统结构(突出CPU缓存机制与虚拟内存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增加形式化语言与自动机理论(推荐参考《计算理论导论》),人工智能方向增设机器学习理论(涵盖凸优化与深度学习基础),信息与通信工程强化通信原理(重点波导传输与编码理论)。2023年统考科目调整后,所有专业均增加"前沿技术论文阅读"环节,要求考生在2小时内完成3篇顶刊论文的摘要提炼与核心方法分析。
备考策略需分三阶段实施:基础阶段(3-6个月)系统复习《计算机组成与设计》《信号与系统》等核心教材,重点突破NP难问题证明、TCP/IP协议栈等高频考点;强化阶段(7-9个月)通过实验室项目实践(如参与导师的边缘计算课题),强化C++/Python编程能力,同时精读近五年ACM/IEEE会议论文;冲刺阶段(10-12月)进行全真模拟考试(推荐使用全国统考历年真题),重点训练算法题手写代码能力(要求LeetCode中等难度题正确率≥85%)。特别需注意2024年新增的"科研创新能力测试",要求提交包含技术路线图、实验设计方案的《研究计划书》。
导师团队方面,人工智能领域张教授(IEEE Fellow)课题组近三年在AAAI发表12篇论文,信息与通信工程李院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主导的"星地一体化通信"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考生可通过学院官网"导师主页"查询近三年科研项目申报书,重点研读导师团队在《IEEE Transactions on》系列期刊的论文。备考期间建议每月参加学院组织的"学术沙龙",与在读博士生交流开题报告撰写技巧。
考试资源推荐:计算机技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备《算法导论》第4版(Cormen著)与《计算机系统结构》(David Patterson著),人工智能方向需掌握《深度学习》(Goodfellow著)前15章,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复习《移动通信原理》(Proakis著)第5版。在线资源方面,建议完成Coursera平台"计算机科学导论"(UC Berkeley)和"机器学习"(Andrew Ng)系列课程,实验室提供MATLAB/R语言正版软件及华为/中兴通信仿真平台。报考者需特别注意学院官网每年3月更新的《考试大纲修订说明》,2024年将首次引入"AI伦理与算法公平性"案例分析题。
备考过程中建议建立"三维度知识图谱":技术维度梳理OSI七层模型与TCP/IP协议对比表,理论维度构建图灵机与lambda演算的等价关系证明,实践维度整理Linux内核模块开发与FPGA加速案例。关注学院"计算机学科评估"动态,2023年计算机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5%,考生可优先选择与评估指标匹配的研究方向。最后需强调科研经历的重要性,建议在本科阶段至少参与1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项目,并争取在EI会议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