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理论体系及临床实践能力的综合掌握。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专业基础课(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和专业综合课(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满分300分,考试时长180分钟。考生需重点复习《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9版)及《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9版)三大核心教材,同时关注近五年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尤其是导师团队在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
考试题型以名词解释(10分×3)、简答题(10分×5)、论述题(20分×2)和综合分析题(30分×1)为主。其中综合分析题要求考生结合中西医理论对复杂病例进行辨证施治,例如以“气阴两虚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题,既需阐述中医辨证要点(如三消症状、舌脉特征),又需分析西医病理生理机制(如胰岛素抵抗、电解质紊乱),并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如生脉散合胰岛素治疗)。考生需特别注意近三年新增考点:①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三化”策略( westernization, integration, individualization)②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心脑血管疾病多靶点治疗研究③人工智能辅助中西医结合诊断的临床应用。
复习策略建议采用“三维度递进式”:第一阶段(1-2个月)以教材精读为主,建立中西医知识框架,制作对比表格(如相同病名中医证型与西医诊断标准对照),完成近十年全国统考真题及广西中医药大学自命题真题各3套;第二阶段(1个月)聚焦导师研究方向,系统梳理近五年广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团队在《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整理出20个高频考点;第三阶段(2周)进行全真模拟,重点训练综合分析题写作,掌握“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方案制定+疗效评价”四段式答题模板,确保论述题得分率不低于80%。
考场上需特别注意:名词解释题控制在120字内,简答题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述题首段必须引用最新指南(如2023年《中国心力衰竭诊疗指南》),综合分析题需体现循证医学思维(如引用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特别提醒考生关注广西中医药大学2024年新增研究方向“代谢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精准干预”,相关文献阅读量需达到50篇以上。备考资料可通过学校研究生院官网下载历年真题,或联系导师获取内部复习提纲(建议邮件标题格式:2025级考博+姓名+报考导师研究方向)。最后阶段的模拟考试应严格计时,综合分析题写作时间不得超过45分钟,确保知识应用与逻辑表达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