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考博初试中医学科涵盖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及针灸推拿学四大方向,考生需系统掌握各学科核心理论与临床实践能力。中医内科学重点考察常见内科病证(如消渴病、胸痹、咳嗽)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经方应用,需熟记《中医内科学》第9版教材中“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章节,结合《金匮要略》《伤寒论》经典方剂(如六味地黄丸、丹参饮)的配伍规律。中医骨伤科学侧重骨折脱位、筋伤病症(如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的整复手法与术后康复,需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第3版中“手法复位”“外固定技术”操作规范,重点复习《接骨正筋手法》中“八法五步”治疗原则。中医妇科学核心为月经病(如崩漏、痛经)、带下病及妊娠病(如妊娠恶阻、胎位不正)的中西医结合诊疗,需熟记《中医妇科学》第7版“脏腑-冲任-胞宫”理论体系,掌握“种子术”“安胎方剂”临床应用,关注广州中医药大学特色研究如“岭南妇科流派”诊疗经验。针灸推拿学重点考核经络腧穴定位(如任督二脉、足太阳膀胱经)及推拿手法(如一指禅推法、小儿推拿)操作规范,需结合《针灸大成》《幼科推拿秘旨》经典理论,强化“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推拿治疗脊柱小关节紊乱”等临床案例分析与技能操作考核。考生应建立“三阶复习法”:第一阶段(1-2个月)通读教材构建知识框架,第二阶段(1个月)精研高频考点(如中医内科学“消渴病”与“糖尿病”鉴别诊断),第三阶段(2周)模拟考试训练答题逻辑。特别关注广州中医药大学近年考题趋势,如中医骨伤科学新增“微创技术与传统手法结合”案例分析,针灸推拿学强化“循证医学”在穴位选择中的应用。建议收集近五年真题(2018-2023年),统计各科高频考点占比(中医内科学35%、骨伤科学25%、妇科学20%、针灸推拿学20%),针对“辨证论治思维”“病证结合诊疗”等考博核心能力进行专项突破。备考资料需包含:1)《中医内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配套习题集;2)《中医骨伤科学》第3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临床路径图谱;3)《中医妇科学》第7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名医经验汇编;4)《针灸学》第8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穴位三维解剖模型图。最后阶段(考前1周)重点演练“病例分析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方案设计”),培养临床思维与科研潜力展示能力。